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中渲染手法的作用

(2007-06-15 16:44:58)
分类: 语文教学感悟
 

写作中渲染手法的作用

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中的渲染手法的作用如下:

可以渲染一种气氛。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无非是说到集市上买了战马和马具,实际上也不可能到某一市上买一样东西。这样详细地铺写,就增强了为从军而作准备的紧张繁忙的气氛。

可以渲染一种感情或倾向。如鲁迅的《社戏》,写“我”看戏时的乏味心情,却又想看看名角小叫天,而耐着性子等待: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这里的语言看起来有点絮烦、罗嗦,从“九点到十二点”七个字可以表达的效果,却分成四句用了三十二个字。但是只有这样写,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我”厌烦、忍耐、盼望糅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可以通过渲染再现当时的情景。例如鲁迅的《马上日记》写见到军阀吴佩孚进北京时的情景:

走到丰盛胡同中段,被军警驱入一条小胡同中。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少顷,又是一辆;又是一辆;又是一辆……

这里对摩托车的描写,运用了铺陈渲染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表现了军阀耀武扬威的派头。如果写成“许多辆摩托车陆续通过”,就没有上面的表达效果了。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渲染常常把配比、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综合起来运用,从而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此文发表于《中国写作报》1995年11月25日第2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