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

(2014-08-14 12:22:54)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初中生活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

 

    每次当孩子们进入复习考试的时候,我的假期就要开始了。自然,当孩子们还沉醉于假期的时候,我却需要提前开学。无需总结孩子们在假期里有多少收获,因为假期就是假期,在假期里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利用假期进行调整,然后用一个很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期,才是一个假期最大的意义。

    新的学期开始前,我先复习一下一个人对上学的认知。这个认知很重要,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方法。

    第一,上好学对我很重要。也许学好了不会升官发财,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便生活的很苦,良好的教育也会让一个人一生活的很有质量。

    第二,任何人都能上好学,除非天生智障。更何况有智障的人也会对世界有着不同的感知。当我的成绩不够好,当我觉得学的不理想时候,一定是我的习惯和方法有问题,不是我的智力不够。因为小学中学的内容,无需太多的天赋就能学的了。

    第三,要想比别人学的更好,就必须要比别人更努力更刻苦一点。因为自己不是文曲星下凡,也不是神童。自己不努力还想比别人优秀,这对别人不公平。当然刻苦努力可不是目不窥园,足不出户的哪一种死拼蛮干。

 

    第一条今天不复习,第三条也不多解释。唯独理顺一下第二条。

    一个人上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习惯和方法的过程。从一个学龄前懵懂儿童,到一个英气勃发的小青年,得需要一个人改变很多才可以呀!所以,整个上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提升的过程。提升的内容看似是知识懂的越来越多,其实更本质的是这个人的各种习惯和方法的改变。

    不妨举个例子。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带有插图的故事书,不喜欢看科技片,也更不喜欢看大部头的经典文集。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这些正常现象里面,我们能看出来小家伙的习惯和方法很不靠谱。因为这样的习惯和方法根本不能学到太多的知识。

    于是小家伙们的习惯和方法需要不断改变和提升。当他们喜欢真正的阅读,喜欢思考,习惯于严谨的时候,才能发现小家伙学东西效率提升了。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扔掉一些旧的习惯和方法,才能完成一个提升。

    于是乎,整个上学的过程是没有老本可以吃的。唯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并且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才能越学越好。结论就是,看似好成绩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习惯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个暑假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佳佳来我家住了两周多。涵涵不时也来玩。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发现她吃的很少。问她为啥?她说不吃辣椒,几个菜里面全部有辣椒。问她妈妈为啥孩子不吃辣椒呢?妈妈的解释是她从小就不喜欢吃辣椒。

    从小就不吃辣椒这是涵涵的习惯。问题在于这个习惯靠谱吗?

    辣椒是一种调味品,然而这个调味品有点独特。独特之处辣的味道不是舌尖上的味蕾能品尝出来的自然的酸甜苦,而是辣。这个辣还不是味道而是感觉,是一种灼烧的感觉。也就是说想享受辣的美味得要先受点罪才可以。

    现在咱们要考虑的是吃辣椒对人体有害没有?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是全球人都在吃辣椒,要说这辣椒对人体有毒,还真难站住脚。既然没有证据吃辣椒有害,吃一点又何妨?更何况一些厨师做菜还就喜欢用辣椒调味。如果不吃辣椒的话,此生将会无缘于多少美食呀。

    孩子不可能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如果等她上了大学,比如考上了四川大学,上了湖南大学。还不吃辣椒,会是怎么样呢?

    孩子小,正是习惯改变的时候。不吃辣椒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是需要改变和完善。很多成人也不吃辣椒,估计根源就是在小时候没有及时改变这个习惯吧。

    于是涵涵就在我的鼓励下,开始吃辣椒。看起来味道也不错。

    很多孩子也会遇上类似的问题,比如不喜欢阅读,不喜欢体育锻炼,不喜欢数学或者语文或者其它科目。这些都是孩子目前的习惯,但是一定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是要马上改变的习惯。

    一个人在上学时候,发现自己某一门成绩不够好,一定是学这门课时候习惯和方法有问题。幸运的是习惯和方法都能可以改变和完善的。一旦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调整就好了。

    结论,整个小学和中学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习惯和方法的差距,然后不断调整,最后达到学什么都有好习惯,都有好方法,都能学好。这才是上学的精髓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佳佳的任务
后一篇:假期的变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