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教子

(2014-05-22 11:47:26)
标签:

教育

育儿

情感

历史

文化

分类: 随笔

 

               陶渊明教子

 

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有了责任。不仅要把孩子养大,还有责任把孩子教育成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然而教育孩子不是养狗养猫,需要有爱心,有责任,有耐心。孩子是一个独立思维的主题,教育也就必然不是流水线的生产。所以父母有父母的期望,而孩子却会走自己的轨迹。

陶渊明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然而就是这样的高人,在对子女成长和教育上也足以流露出来父亲对孩子长大成人的殷殷期望。在他众多作品之中,有两篇是写孩子教育的。一篇写的有趣,一篇写真情,可谓教子的经典和佳品。

第一篇是一首五言诗,算起来应该是陶渊明40岁左右的作品,这时候他已经辞官归隐田园,孩子们还不大。他有五个儿子,写这篇时候,老大叫阿舒,16岁;老二叫阿宣,快15岁了;老三老四是双胞胎一个叫雍一个叫端,13岁;小儿子应该很受宠爱,名字都不一样,叫通子,快9岁了。这首诗的名字是《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写的诙谐幽默,看似是责备,实则是期望和激励。不是板着脸说教。这样的父亲在封建社会里可是完美父亲。

诗的大意也得用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说了。说小家伙们别淘了,来坐一起,咱们聊聊天。

老爸我已经老了,头发白了,鬓发也开始变白;看看我身上这些肌肉也不是当年的腱子肌。我虽变老了,但是你们却长大了。有你们五个可爱的小家伙,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但是看着你们,心里还不是个味,为啥呢?就是发现你们五个臭小子就没一个喜欢上进喜欢上学的!

老大今年16了,有个本领天下第一!啥本领呢?就是这个懒惰偷懒耍滑的功夫着实了得!

老二马上就要15岁了,15岁是啥意思呢?孔圣人有句话说他15岁的时候开始立志学习,也就是说15岁是自己立志的年龄。但是我这个宝贝老二,最不喜欢的还就是读书!

老三老四,你俩13岁。6+713。老三会写六吗老四,你能数到七吗?

通子你这个小屁孩,都快9岁了。人家孔融4岁就知道让梨。还别说通子你还真能和梨靠上边,很有心眼,每天都在琢磨去哪里摘个梨,捡个栗子来吃。

你们说,就你们这样成天顽皮淘气,不学上进,我还能有啥好心情呀。又不能把自己气死,就只好喝杯酒,一醉解千愁呀。

 

第二篇是陶渊明五十岁以后写的。没法考证具体时间,应该是在五十多岁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怕自己过不了这一关,就把孩子们叫在一起,叮嘱一番,让孩子在没有父亲关爱的情况下,也能活的很好。这时候孩子都已长大,这时候孩子们有没有学好已经没啥意义。期望孩子们能当一个堂堂正正,自食其力的人,才是主体。做为父母,不指望孩子能够大富大贵,而是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兄弟们和睦相爱,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就足够了。

这篇是一篇散文,孩子长大后,也就不再叫孩子的乳名,所以五个小子的名字分别成了,陶俨,陶俟、陶份、陶佚和陶佟。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与子俨等疏》: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这一篇我就不翻译了,这样的文章估计是学生考试经常会遇到的考试题。文章虽不难读,但是要是真看懂还真的下点功夫。

大体意思是说我这次病的真不轻,怕是过不了这一关。人有生就有死,所以要看淡。

我从小就穷,并且性格还不慕名利,所以也没给你们留下很多财富,让你们也跟着我受苦了。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坏事。人穷不穷在心,只要心不穷就永远不会穷。所以你们现在虽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为你们骄傲。

这辈子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喜欢读书习文。这样就把我的内心修养变的强大。希望你们多读书修养。

得病之后,亲朋对我们帮助很大,让我温暖幸福。亲朋都这样好,何况你们是亲兄弟。希望你们一定要团结友爱。

 

这一篇写的真情流露,非常感人。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不过戏剧的是,陶渊明不但过了这一关,而且还活到了62岁。这年龄在那个时候算是寿终正寝。

 

陶渊明的那个时代,已经和现在不一样了。然而把孩子能够教育好的宗旨却一点没有变。现在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且现在又是独生子女为多的时代,如何把孩子能够教育的更好,对现在的父母又提出了更大挑战。

先把孩子的内心培育好,然后再让孩子具备很丰富的才学,我想这应该是现在父母的主流期望。能做到这样,陶渊明对孩子的真爱,和孩子真情的关怀,应该是我们现代父母必须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玩电脑
后一篇:需要安装空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