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之《珠和觅珠人》
(2012-09-07 21:07:36)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草根育儿 |
分类: 孩子在初中 |
写一遍稍微详细的阅读理解的东西吧。不一定正确,但是我想应该不会给孩子带来麻烦。
阅读理解是上了初中之后,是很多孩子被困扰的东西。原因很多,不是小小篇章就能解决的。今天只是用一种引擎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一下,阅读理解题的做法。
见到一篇要阅读的文章,首先要先读一遍,把文章读完。然后再看给的题目。
我选了这篇,是陈敬容的诗,是在儿子九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上的一道题目。有现成的考题,也就省了我的事了。
好了先做第一遍,通读全文。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
给予,不是苦苦的沉埋
许多天的阳光,许多夜的月光
还有不时的风雨掀起白浪
这一切它早已收受
在它的成长中,变做了它的所有。
在密合的蚌壳里
它倾听四方的脚步
有的急促,有的踌躇
纷纷沓沓的那些脚步
走过了,它紧敛住自己的光,
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闪露
然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觅珠人正从哪一方向
带着怎样的真挚和热望
向它走来;那时它便要揭起隐蔽的纱网,
庄严地向生命展开,
投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注:陈敬容,中国现代诗人,此诗一九四八年春作于上海)
第一遍读完了,没啥感觉吧。很正常的,这首诗的蕴涵是很深的。如果第一遍就能参透的,得有作者一样的心境。这样的节奏感不强,语言不很鲜明的诗,如果不是考试,很少人会被这首诗给吸引住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更喜欢读一些比较晦涩的作品的原因。很有价值的东西,向来不是很好懂。
好了读完第一遍,开始看出的题了:
1.“珠”是怎样等待的?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并分析“珠”在等待时的心情。
2.从一般角度出发,诗人会按照觅珠人发现,采珍珠的思路创作,但作者却反客为主,他选择的角度是怎样的?你认为这样的角度怎样?说说你的看法
3.这首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珠”在象征什么?
第一题好像很好做,找一找里面的内容抄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心情好像也不难。
第二道题,有点模糊,估计很多小家伙就要开始瞎掰了。
第三道题,就有点坑爹了。可能只能选择凑。乱七八糟的凑上一堆,运气好碰上了就发财。
如果马上做题,应该是我上面分析的情况。
但是千万不要马上做题,让我们再来认真读一遍。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给予,
不是苦苦的沉埋
许多天的阳光,
许多夜的月光
还有不时的风雨掀起白浪
这一切它早已收受
在它的成长中,
变做了它的所有。
在密合的蚌壳里,它倾听四方的脚步
有的急促,有的踌躇
纷纷沓沓的那些脚步
走过了,它紧敛住自己的光,
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闪露
然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觅珠人正从哪一方向
带着怎样的真挚和热望向它走来;
那时它便要揭起隐蔽的纱网,
庄严地向生命展开,
投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把这首诗,稍微分下段,发现,咦!很不错呀,原来韵脚很好的。总的韵脚是ai;第二段是ang;第三段是o;第四段是u;最后一段又回到了ai。
很有意思吧。这个发现估计是很好玩的。太可惜了,考题里面居然不考!
这个欣赏的眼光是必须有的。用来阅读理解的作品,没有一篇不是美文。把考试的节奏稍微慢一点,很重要。会让自己的大脑在陶醉中得到休息和升华。
好了第二遍看完了,应该思考了。诗和记述文最大的区别的是诗的寓意。里面那颗藏在蚌壳里的珍珠,肯定不能理解为就是一颗很值钱的珍珠,那个觅珠人肯定也不能理解为一个渔民。
必须要有寓意。能做到这点,这道题就解了一半了。
好了通过第二遍的阅读,让我们对整首诗有了全面的故事了解:一个大珍珠,信念坚定,理想远大,在认真挑选来采摘珍珠的人。
很有意思,你一个破珍珠,是被采摘的,牛气呀,居然不是人家来采你,而是你在采人!
能理解到这些,第二遍的阅读欣赏告一段落。
不要做题,继续阅读,认真阅读第三遍。第三遍的阅读内容是理解!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理解是关键。那就开始第三遍阅读吧。
珠在蚌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最高的幸福是给予,
不是苦苦的沉埋
许多天的阳光,
许多夜的月光
还有不时的风雨掀起白浪
这一切它早已收受
在它的成长中,
变做了它的所有。
在密合的蚌壳里,它倾听四方的脚步
有的急促,有的踌躇
纷纷沓沓的那些脚步
走过了,它紧敛住自己的光,
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闪露
然而它有一个等待
它知道觅珠人正从哪一方向
带着怎样的真挚和热望向它走来;
那时它便要揭起隐蔽的纱网,
庄严地向生命展开,
投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三遍读完,是不是恍然大悟了?是不是想起了伯乐和千里马了?如果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半恭喜你了。你理解了一大半了。但是还没有能够全部理解。
你再认真想想,我也不打扰你,我自己自言自语写点历史来玩。给你时间去思考。
话说诸葛亮隐居隆中。隆中处在荆州,是兵家要地。北有曹操,南有刘表,东有孙权,西有刘璋。以诸葛亮的才能在这四家谋个职位,挣点工资,混吃等死,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但是诸葛亮有自己的小算盘。去投靠曹操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况且曹操雄才大略,不好忽悠。去了不太好混,不是一个好选择。
刘表呢?刘表手下到是废物。去了后官会升的很快。不过这个刘表更是超级废物,眼看荆州就要成了人家的菜了,去了也只能当个葱花。这是赔本的买卖。不能去。
孙权是可以考虑的。孙权有本事,何况大哥诸葛瑾在哪里当官,大哥也曾多次来信叫他去。可是仔细一琢磨,有点问题。张昭和孙权是半师半友,人家是铁哥们。去了只能给张昭当勤杂工。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至于刘璋,这个伸脖子等砍头的人,是他的升官发财最好的资本。可是有谁会看重这份大礼呢?
看好了一个人,就是刘备。可是刘备不了解自己呀。关键自己也不了解刘备。如何能让刘备把自己当宝贝一样,三顾茅庐给请去呢?就先给自己造造势吧。
于是找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这老哥可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包装公司的老板。被他包装的人,没一个不成巨星的。不知道用了什么潜规则,就出了大家熟知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说王允用了连环计,杀了董卓之后,官拜侍中的大儒蔡邕因为董卓有知遇之恩,伏尸大哭。王允非常生气,不顾众人劝阻,杀了蔡邕。罗贯中为这事写了一首诗:
好了我唠叨完了,你也完全理解这首诗了吧。
现在就去做题去吧。我想答案不用我再给个标准的吧。
最后,再来一点。如果大家留心的话,这首诗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那个注。如果能把注的内容留心看的话。就能知道这个觅珠人是谁了。
一个爱国的诗人,正在热切地呼唤新中国的成立。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