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分化的原因
(2012-02-21 13:56:11)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孩子在初中 |
八年级分化,是个客观事实。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当然也有很多的结论出炉。我看的很多,不做过多评论。
儿子上了八年级之后,我开始研究孩子的课本,有点心得。算是为这样的讨论加点佐料吧。
八年级分化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失败,造成孩子对上学的兴趣消失。这是主要原因。当然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行为思想处于异动,也是主要的主观因素。这些,今天不说。
今天要说的是教材内容,也必然会形成八年级孩子的分化。
先说数学。
人教版的数学,到了八年级有两道卡。一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证明。一个在上学期,一个在下学期。就像两把大剪刀,很认真的筛选能进入的学生。
几何和代数不一样。几何很有趣又是很残酷。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想投机取巧,不好意思,这里不兴这套。
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基本把几何推理证明理念。全部展示清楚。这些内容不值钱。可是这些方法却是精髓。懂并且活用是数学分支的一个根本。
很可惜,学生根据课本只能懂,不能活用呀。
就是这个懂和会用的差距,造成了学生在数学的分化。
再说语文,等我翻开初二孩子的语文八年级课本。立马就明白了。人教版第一课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和第二课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两篇经典,已经把叙事散文推到了孩子们的面前。
以前学生学的文章,叙事、说明、议论,经纬分明。突然冒出来这个散文。以前也有散文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很单纯的散文。
可是现在是散文和其他题材的融合。不那么简单和好玩了。
我家小子这些年算是让我给忽悠的百毒不侵。可是一遇见这样形散而神不散的记叙文,也是差点触到了他的底线。这样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角度,对一直正规学习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跳跃。
所以,语文分化是必然结果。
最后说英语。八年级英语下册的课文,字数突然超过了300单词。有的已经达到了500单词。八年级以前的课文,都是百字左右的文章和对话。难易和重点发生变化。以前学的很轻松的小家伙们,现在可要瞪起眼睛来。
以前我要求不高,但是每篇英语课文部分必须是要会背的。
于是,每天晚上,我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听儿子抑扬顿挫的背诵英语课文是个享受。说实话,这两年的英语听力都是从儿子背课文时候学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的家长,闭目养神听孩子背诵和朗读。如果没有的话,建议从现在开始。太享受了!孩子变声的变化就在这个天籁般的声音中一点点延展过来。我经常被陶醉。
现在不可能,课文很长,背诵很难了。只能听他朗读。
100字到300字还多,英语学习难度又上了台阶。
就分析这三门。这三门进入八年级之后,跨度突然加大,必然造成按部就班的学生的困惑。解决不了这个困惑。八年级分化就是一个客观必然!
我们做为家长,爬过很多山,走过很多路。后头看看原来的那个让我们累得筋疲力尽的小山头原来很小。只要一用力就能翻越,然后继续是缓坡和平原。可是对孩子来说,那个小山头,的确是挡在前面不可攀登的险阻呀!他们可能就会放弃。一旦放弃,前面的风景就永远和他无缘了。
家长这时候,我想就是一声鼓励,一句加油就可以了。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喊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