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魔法美人旅游旅行自助游摩西会堂犹太犹太人犹太教杂谈 |
分类: 嫣紫。环球旅行 |
(特别声明:此文为嫣紫本人原创,不得随意引用转载,如需约稿请与我联系)
这星期的博客,直到今天才有了更新,因为去了一次上海唯一对外开放的犹太教堂——摩西会堂后,就开始不停的看一些关于犹太人、犹太教和关于“上海犹太人”的资料。所以这周的博客,无论是关于上海,还是关于美食,都会与犹太有点关系。
犹太人留给上海的,除了有名声显赫的富豪,还有宏伟的建筑。上海著名的和平饭店便是由19世纪到上海的犹太沙逊家族的后代维克多·沙逊建造,其成为了上海当时最负盛名的地标性建筑,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二战时期,由于纳粹反犹狂潮,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孤立无援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当德国纳粹在欧洲大陆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善良的中国上海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四万名逃难的犹太人。
上海原来有三处比较著名的犹太教堂——位于陕西路500号的西摩会堂、虹口区长阳路上的摩西会堂和原虎丘路的阿哈龙犹太会堂。陕西路的西摩会堂现在只对国外来沪参观的人士特别是犹太人开放,虎丘路的阿哈龙犹太会堂已于1985年被拆,所以虹口区长阳路上的摩西会堂,成为了现在上海唯一对外开放的犹太教堂,现已改建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摩西会堂位于上海长阳路,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至华德路(今长阳路)62号,二战期间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犹太青年组织也一度将其总部设在摩西会堂内。摩西会堂,可能是整个上海有关“犹太难民聚居区”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
摩西会堂是座红顶拱门的三层建筑
从背面拍过去
巴洛克风格式的建筑
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大卫之星(英文为Star of David),也称六芒星、大卫星、所罗门封印、犹太星等。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之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之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底楼是礼拜堂
面朝着耶路撒冷的方向
老讲解员在给国外游客讲解
听讲解员说,这块幕布是四国合作的杰作,好像是英国进口的宝石、印度的丝线,中国的手工,还有什么有点忘记啦
犹太教是一个没有偶像崇拜的教派,在整个教堂里,看不到任何一个偶像雕塑。
长长的座椅排列有序
楼下坐男教徒,楼上坐女教徒
我也留了一些话
下次,再我们继续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馆)的其他部分。
嫣紫镜头下关于上海的其他故事
(点击图片或文字查看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