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彻底背离了杜郎口的初衷
(2021-04-14 22:02:20)
标签:
杜郎口高效课堂教改教师课改 |
分类: 教育杂谈 |
讲课八成是犯罪
张正德
绝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家庭是主体,学校是辅助。
实际上正相反,自古以来,都是“易子而教” ,教育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要依靠学校。包括老师、校长和教育部长的孩子,家庭教育所占比重,都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家庭,不是搞教育的地方,家长端出老师的架势孩子马上崩溃,包括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的家庭,除非是万不得已。比如现在许多孩子在家上学,都是被迫无奈,哪怕有一丝希望谁也不愿意走这条路,现在的学校教育就是让人一丝希望都看不到。
孩子全都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哪怕老师只有初小水平放屁也是香的,家长是北大教授教育厅长省长军长说话孩子也不听。环境和职业特性决定了学校和老师教好孩子极其容易,而家庭和家长教好孩子极其困难。与学校老师相比,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微乎其微,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最坏最坏的家庭教育,也不过是家长打牌、喝酒、玩手机、闹离婚、家庭暴力,只要学校教法正确,不但不把学校教育压力传递到家庭,还要用学校教育全部抵消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孩子在家庭受到的委屈可以对老师倾诉,父母多恶劣的影响都会被抵消掉。
说难听话,只要教学方法不是特别愚蠢,猪当老师,都不应该教的太差。只要学校教育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即使所有家长全都是地痞流氓恶棍,也根本不需要课外辅导班,不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
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好,老师根本管不了,也根本不用管,只要学校教法正确,老师就可以在轻松教好课的同时,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在校外受到的任何委屈,都可以在校内化解。孩子要求不高,只要有人能站在学生身边,支棱着耳朵听他说话,安慰两句就足够了,不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简单至极的一件事,都被老师忽略了。
即使所有学生在家里都很窝心,只要学校不让他窝心就行,学校家庭,只要有一头不窝心就行,最好是两个都不窝心,最可怕的是两个都窝心。
学生在家窝心不窝心老师管不了,也根本不用管。但只要一进学校,必须让他舒心,这是必须的,也极其容易。不管家长是地痞无赖还是流氓强盗,只要管孩子吃穿,学费,老师就一定能够把学生教好,否则就不配做老师。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根本不用怎么教,每堂课只需要几分钟,在关键之处轻轻一点,学生很容易学会,老师讲多了学生就恶心,反而学不会。一个班五十个学生,普遍在学校感到窝心,全因老师两片嘴。许多老师知道自己讲的多是废话,但他们根本不顾学生感受,只管闭眼瞎讲一气:
1.对十个好学生来说,老师上课八成是废话。
2.对三十个中等生来说,老师上课六成是废话。
3.十个差生,感觉老师上课全是废话。
所有时间全都被老师的废话占用,时间一长全都如坐针毡,就会产生出很多问题来。如果没有这些废话,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都不会产生,学生在学校跟着老师学就行了,什么事儿都没有,不需要辅导班,不需要心理咨询,什么都不需要,老师自己足够。
老师的废话制造出很多严重问题,也催生了给老师擦屁股的巨大产业:辅导班、心理咨询、生命教育、励志教育、传统文化、……,太多太多了。没有老师的废话,这一切都会消失。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还应该有一个宽松的氛围,即使家里的窝心事儿不能在学校倾诉,至少也不能在学校再增添许多窝心事儿。偏偏老师的废话,就起到了这个让人恶心的作用。
“屁是肚中之气,哪有不放之理。放者心情舒畅,闻者……”,老师的话,肚中之气,不放憋得慌,放了熏死人。因为老师太多废话,师生有用的话根本没时间说,让学生在学校的窝心程度不亚于家里。家庭学校两头窝心,导致中小学生自杀人数每年十万以上。他们全都死在老师两片嘴上。两三年就是一个南京大TS。老师憋住废话最多是肚里难受,但说出来就是发动战争,所以说老师讲课八成都是犯罪。
这一切都是明摆着的。
行行好吧老师们,不要再故意耍流氓了。把时间做以下调整,一定会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师生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精讲多练,点拨引导,大幅度压缩讲课时间,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学生。
还有那些心理咨询师,“生命教育师”,“家庭教育师”、名师、明师、名校长、名局长、专家教授、……,你们真的不知道这些道理吗?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句话呢?为什么不劝老师少说废话?是怕断了自己的财路吗?
“高效课堂”彻底背离了
杜郎口的初衷(二)
张正德
可能所有人都认为“高效课堂”和杜郎口经验是一回事儿,实际上它们有本质的区别。“高效课堂”发源于杜郎口经验,但不久以后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的杜郎口经验,如昙花一现一样出现在校长下令“限制讲课时间”的头几天,这几天只限制老师讲课时间,别的没动,出现了短暂的“权利真空”,“权利真空”给了学生暂时的自由,这个短暂的自由,是难得的状态,才是杜郎口经验中最最核心,最最宝贵的东西。
相对而言,就这几天杜郎口的做法是特别简单,特别纯正、真正原汁原味的杜郎口经验。这几天满堂灌一刀切最少,接近没有,学生自由度最高,此后的“高效课堂”,是继续上升,掉头向下,还是停滞不前,就要看后面如何干预,如果坚持老师少讲少干预,只点拨引导,观察督促,给学生最高自由度这两条基本原则,杜郎口必能继续上升,创造中国教育的奇迹,过分不当干预则会让杜郎口掉头向下,最终是因为干预不当过早地碰到了天花板。
“权力真空”之后,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怎样控制,这些是问题的关键。这时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应该继续保持权力真空,每出台一项措施,都要极其慎重,措施宁少勿多,因为这时的教学效果虽不是特别好,但也很不错,没有必要急着出台各种措施。
等到各种干预措施出台,如加上一圈黑板、编导学案、分组学习、轮流展示、……,性质就开始发生了变化。这些完善杜郎口经验的措施,实质上有些是变相一刀切,堂堂清,不切实际,不当干预,限制学生自由,降低教学效率,部分倒退回满堂灌一刀切,退回“限制老师讲课”之前的形式。
一圈黑板,轮流展示,这中间有许多是重复劳动,“观众”中许多人无所事事;分组学习本意是互相帮助,实际上起不到什么好作用,许多老师干脆把尖子集中到一组,差生集中到一组,这样做影响极其恶劣;导学案弊远大于利,据说杜郎口早就不用了,但学杜郎口的学校还在用。
“高效课堂”的各项措施包含掩盖着满堂灌一刀切,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编导学案,拼命备课事倍功半,在现实中效果极差,工作量也极大:学案、限时练、老师先做、预讲、校长听课、全员听课、教研牵扯大量人力物力、“上好一堂课准备一星期、不浪费学生一分一秒”,实际上是“一千个指头挠痒”,多是无用功,反向功。这一切,在校长刚刚下令“限制讲课时间”的 “权利真空”时间,都是没有的;这一切的出现,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变本加厉的翻版。
传统教学只在校长刚刚下令“限制讲课时间”的“权利真空”时间消停了几天,很快就以 “完善课改”的名义,制造了各种形式卷土重来了,一圈黑板、编导学案、分组学习、轮流展示、……,有效的课改措施和传统教法相互交织,相互掩盖,难以分辨。
一圈黑板、编导学案、分组学习、轮流展示、……,这些措施都是弊多利少,表面形式的东西都出台了,真正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最宝贵的——老师监督学生各学各的,却没有坚持。如果只坚持这一条,其他喧嚣忙乱表面形式的东西都不要,今天的杜郎口就是这个样子:上课后,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老师简单一讲,然后就讲台上一站,看着学生各自静静学习,偶尔有针对性地讲几句。如果是这样“一句顶一万句”精准干预,今天的杜郎口肯定比“高效课堂”清净得多,教学质量也高得多。
杜郎口校长的本意,杜郎口经验的核心,是差老师也能教好,没有老师学生也能学好,就像各地许多出人意料的“特例”那样,如“专业老师请假找个外行临时代替效果出奇的好”、“没有老师校长牵条狗拴在教室门口结果成绩最好”、……。一圈黑板,编导学案,分组学习,集体备课、……,背离了杜郎口的初衷,“课改措施”中的一部分,让老师忙到发疯,差老师无法胜任,没有老师学生也学不成。
背离了杜郎口初衷的“高效课堂”,和传统教学一样违背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气氛比传统课堂好一些,但教学水平略有提高后,就再也上不去了,违背教育规律,教学水平不肯能很高。不高的水平,光备课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搞得太、太太、太太太复杂!集体备课,一背、二背、三背、预讲、互相听、……,
“权利真空”不可能长久,精准干预的必须的。在校长下令“限制讲课时间”之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干预,教研备课应该研究如何坚持老师少讲,只点拨引导,观察督促,考核记录,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不用分组,不用加黑板,不用导学案,……。这样一路走下来,在不背离杜郎口初衷的原则下逐步完善,才会形成一套真正的杜郎口体系,效果也会远远超过后来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 是变了味的杜郎口经验。
如果给杜郎口的发展过程画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1.“好老师”调走,教学水平下降。
2.限制“差老师”讲课,教学水平上升。
3.杜郎口经验加上许多点缀累赘,成为忙乱沉重低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水平过早地碰触天花板。
如果不加这些点缀累赘,教学简单轻松,真正高效,用最差的师资生源,轻松够到尽可能高的天花板,才是杜郎口的初衷,才是杜郎口经验的核心价值。
“高效课堂”彻底
背离了杜郎口的初衷
张正德
当年的杜郎口,“好老师”全都走光了,只剩下几个“最差的”老师,校长被逼无奈,搞了个“老师闭嘴,学生自学”,没想到歪打正着,学生自学比老师教好得多。
在“老师闭嘴”的那几天里,中国教育两大恶法,满堂灌、一刀切,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基本消失了,如果坚持下去,合理干预,逐步完善,中国教育问题就被杜郎口彻底解决了。
在“老师闭嘴”的那几天以后,感觉效果不错,如果就原封不动地坚持,找出经验的关键所在,去粗取精,化繁为简,效果也会比后来的“高效课堂”强。
在“发现新大陆”以后,首先应该“保护现场”,不应该忙着“总结经验,建立体系”,因为是个新东西,都不了解,总结经验、建立体系很容易搞错。后来的事实证明,总结经验和建立体系这两件事确实都搞错了,方向都搞偏了,回到老路上去了。
在“老师闭嘴”那几天里,最核心的经验,最关键的做法应该是:“老师彻底撒手,学生各学各的”,但后来总结经验,建立体系时,恰恰都把这最重要的一条给忽略了。具体的有形的直接的手撒开了,虚拟的无形的间接的手又加上了,破坏了“老师彻底撒手,学生各学各的”这个基本原则。
后边的“总结经验,建立体系”操之过急了,“发现新大陆”后干预过快,点缀过多,破坏了原始生态,迷失了方向,造成了教学错乱。比如导学案应该为“教学指导”,最多一月一份,用很少的篇幅言简意赅地指明一章或几章的学习方向和具体方法,写的太多太细就成了书面满堂灌。分组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实际上效果很差,基本没用。一圈黑板轮番展示好处是让学生锻炼了一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缺点是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后来加上去的“高效课堂”点缀掩盖了杜郎口经验的精华,背离了杜郎口的初衷,把“高效课堂”引向另外一种满堂灌一刀切。
离开杜郎口的“好老师”以及整个体制内所有所谓的“好老师”实质上也是“差老师”,用的都是满堂灌一刀切两个教学恶法,校长的无奈之举只是无意触碰了恶法的阀门,就是这恶法阀门短暂的关闭,有了一口干净空气让学生得以喘息,让杜郎口出现了一线生机。这一线生机只与“老师闭嘴”有关,与老师的好与差无关。不管那些“好老师”走没走,只要阀门一关,教学水平一定大幅度提高。
多亏那些“好老师”走了,多亏那些“差老师”讲不成课,逼了校长一下,逼出了一个杜郎口。
如果当初杜郎口的“差老师”也走的一个不剩,只要阀门一关,临时招一些刚出校门的高中生大专生,初中以上文化社会闲杂人员,照样可以早就一个杜郎口,只要“老师闭嘴”。
杜郎口经验的核心就是“老师闭嘴”,或者说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如果杜郎口主导的课改坚持“精讲多练”, “高效课堂”就是货真价实的。如果再取消或淡化统一进度,坚持让学生“各学各的”,“高效课堂”就物超所值,功德无量,改变中国,名垂青史。
可惜,杜郎口没有坚持精讲多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打开了关闭的阀门,就是用书面资料代替了口头的满堂灌,用学生的嘴代替了老师的嘴。
历史没有如果,杜郎口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中国教师像一根根木头在教学恶法里浸泡了近百年,满堂灌一刀切深深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骨髓,老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只要一进教室就必然会不停地用满堂灌一刀切两个恶法进行教学,所有人都是一脑子恶法,不光老师。如果不是“好老师”都走了,“差老师”话都说不囫囵,杜郎口校长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让“老师闭嘴,学生自学”这一招。
非常遗憾,或是没想到,或是没能力,出了名的杜郎口阀门没有保持关闭,一打开还是满堂灌一刀切,只是味道变了,口头灌输变成书面灌输,老师灌输变成学生灌输。教学恶法的核心不变,基本方向不纠正,备课、教研、……,大都是折腾、表演、做无用功,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纸张。
杜郎口的初衷极其简单,如果坚定坚持“极简”这个初衷,只做减法,去粗取精,浓缩精炼,查找最核心的东西,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杜郎口的基本思路,用一句话代替一百页导学案,比如,“用标准的楷书,默写全部生字、指定的课文、……”,今天的杜郎口和“高效课堂”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老师基本不用备课、不用讲课,没有导学案,学生各学各的,每一个学生都总是处于各自的最佳学习状态,师生都不用演戏,教学水平远高于现在,接近甚至超过其他课改名校绝无问题。
遗憾的是,杜郎口一出名就背离了初衷,丢掉了“简约、极简”这个核心,复杂的“高效课堂”体系让教学实质性地回到了满堂灌一刀切的过去,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现在的“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无是处,水平也不是太差,但付出太多得到太少。中小学那点儿小儿科,教法正确基本不用备课,教法错误怎么备课也没有太大用处。“高效课堂”跟传统课堂一样,还是用满堂灌一刀切,用整齐划一的思路和步伐去对付参差不齐天地之差的五十个学生,表面看和传统教学天地之差,实质上备的课与传统教学一样,都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根本不符。
教学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儿,就是看着学生干活儿,该干啥干啥。老师下那么大劲,备那么多课,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纸张,什么教案学案,这个案那个案,你拿到课堂一灌输,五十几个“小猴子”头昏脑涨,你一刀切,五十条“小泥鳅”四处乱窜,就是因为虽然备课既下功夫量又大,但不切实际中看不中用。
杜郎口的那几天,校长不让老师讲,学生各自自己学,杜郎口在那短暂的时间里没了满堂灌一刀切,学生各自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果当时有简捷正确的指导,不搞什么导学案,萌芽状态的杜郎口可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可是现在的杜郎口依然很幼稚,就像两块石头撞出一颗火星一样,转瞬即逝,闪了一下,又进入了漫漫长夜。
除了当初那颗小火星,杜郎口经验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后来的“高效课堂”把火星丢了,把那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东西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低效的体系。
背离了最基本的教育规律,“高效课堂”能往哪里去?只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搞具有杜郎口特色的满堂灌一刀切,教学气氛略微比其他“课改名校”好一点儿,教学水平比其他“课改名校”差一截,毕竟其他学校在压榨学生方面下手更狠。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绝不允许违背。但近几十年,近百年,明摆着每一个老师的教学,都是满堂灌一刀切,都严重违背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用教学恶法得教学恶果是一定的。
遵循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极差的师资生源,也会非常轻松地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杜郎口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在校长绝望的那一瞬间,教学没有违背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尝到了一点甜头。
百年教育都泡在恶法里,唯有杜郎口在那一瞬间露了一下头,其他“课改名校”头都没露过,都是靠把恶法做到极致“取得成功”的,唯有杜郎口是无意中靠运气遵循了几天教育规律,看到了一线光明,这一刻值得历史铭记,虽然它十分短暂。
可惜的是杜郎口自己不知道这一刻的珍贵和它的真正意义,稀里糊涂地也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杜郎口自己都把最关键的东西弄丢了,只把那些鸡毛蒜皮添油加醋弄成了一团乱麻让人学习,那些学杜郎口的人也不分青红皂白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大多数学校学不成,少数弄得鸡飞狗跳勉强学成,效果也是一般般。
虽然“高效课堂”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教育内卷还是让许多教师在为它“添砖加瓦”、叠床架屋,遗憾的是,他们全都是用教学恶法对“高效课堂”做些修修补补,补丁的厚度已经是衣服的好多倍,已经看不到杜郎口经验的原貌了。现在又增加了不合时宜地齐声朗读,前胸贴后背跑步,吃饭拉屎都排队,天天喊口号,……,“高效课堂”从诞生那一天就很神经质,再加上这些东西,真成“搞笑课堂”了。
教育最忌讳整齐划一。“老师闭嘴”那几天,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没了整齐划一。古今中外好的教育都不是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阅兵,不是团体操,整齐划一的“教育美学”就是自我愚弄,相互愚弄,神经病老师培养神经病学生。
如果能回到萌芽状态的杜郎口,审时度势地重新查看、遵循最基本的教育规律,或许还能创造奇迹。
说到底,教育问题的总根源就是满堂灌和一刀切,只要放弃这两个教学恶法,所有问题都会自行消失,只要不彻底放弃这两个教学恶法,教育就不可能搞好,越努力越糟糕。
现在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人全都死抱这两个教学恶法不放,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大力量,继而产生极其惨烈的底层互害。每一个人都是加害者,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无人能置身事外。
其他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3z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1f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1q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22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2q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2d2.html
全部文章(必须用电脑,手机打不开。特别注意底部页码、进度表和教学指导):http://blog.sina.com.cn/zzd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