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费几张表教学管理变简单

标签:
教改教师教学教育课改 |
分类: 教育杂谈 |
地理教学指导
张正德 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
一、教学准备:
必备:1.教材、与教学关系特别密切的重要配套资料。如精选教辅、讲义、教学课件、音像资料等。2.任课老师在教材上用铅笔标出简明扼要的书面提示(重点、难点、考点、切入点、重要知识点、知识链接、学习方法、课堂表现形式、应试技巧等),篇幅较长的可以单独编印成单页,即《教学指导》3.参照样表,填写教学进度调查表内容和姓名栏。
选备:其他相关资料(如一些对教学有帮助,但不太重要的参考资料)。
精心筛选,以必备资料为主,逐步明确资料之间的最佳关联和相互关系,最合理最巧妙最简捷的搭配,构建一个便于自学简便易行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
(1)进度表中内容一栏横格填写教学基本思路基本方法课堂表现形式等,老师怎样点拨、学生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都做哪种形式的练习;内容一栏竖格填写章节或页码。
(2)点拨引导,精讲多练,每次课老师讲课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之一,如一节课50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这十分钟一般分为几次用:刚上课时概括讲一下共性问题以及本次课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或根据需要临时确定讲什么怎么讲;快下课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讲一下课后学习总体安排;如果需要,中间穿插讲几句。
讲课时一般不写板书,或简化板书,板书时眼睛始终不离全体学生。其他时间偶尔穿插“合讲分练”,即面向全班集中点拨,点拨后向学生说明:“请大家练习。如果感到吃力,请先练习前面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堂用语,保证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自学最适合自己的东西,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以最快地速度学习。
老师注意督促掌控学生自学互学、灵活调剂课堂气氛,部分空闲时间或秩序不好时可以采用“监考式”教学,清楚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的心理活动,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如,有的学生嫌老师讲的太少,老师可以临时增加“合讲分练”的次数,学生进入状态后再悄悄地减少。
知识分叉较多,内容比较宽泛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展示、分组考核通过。
按照以上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厌学比较容易做到。一门课,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学习不太容易,也没有必要。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这门课,有时往往适得其反,反而连不厌学都做不到了。
2.教学步骤。
(1)通读教材。结合老师编制的书面提示和教学指导,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熟读教材,课内老师单独抽查或分组抽查能否流利复述或展示,合格者给予登记。抽查原则,一是确认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熟练掌握,二是要求完全相同没有差别,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三是所有抽查都是简短快速的口头提问,对答如流回答正确打勾通过,否则不予登记,四是老师适当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所耗用的时间,据此推算并与学生协商课外练习量,抽查后顺便与学生单独协商确定课外学习任务,并将预期课外学习目标在学习进度表上记录,这样的安排切合实际,容易做到凡是安排了就一定能落实,五是在确认学生真正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检测耗时越少越好。
(2)书面练习。由小到大、由节到章,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整个教材画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图,课内老师单独抽查或分组抽查登记,同样是只当面口头检测,老师一般不收不批改。
(3)应试准备。小组合作分析并划出全书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考点,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背诵必背内容。如果考试有较多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师生可以一起探讨如何使用口诀、谐音等方法记忆;如果没有就要打下坚实的基本功,研究各种巧妙的应试技巧训练应试能力。课内老师单独抽查或分组抽查登记。
(4)两段衔接。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基础训练阶段,后期,应试训练阶段。实际上,前期也包含着应试训练内容,后期也包含基础训练内容,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同的学生,两段衔接也不同:中等偏上的学生是顺着教学进度表陆陆续续地自然进入应试训练阶段,两个阶段直接没有明显界限。差生是临近重要考试不得不陆陆续续地中止基础训练,强行进入应试训练。强行进入应试训练的时机不宜过早,差生应试训练阶段时间长度为总学时的四分之一左右。
(5)应试训练。完全模仿正规考试,做模拟试卷。模拟试卷一般不收不批改,老师只当堂巡回观察,在心中给每一个学生估分,做到心中有数。临近下课时,陆陆续续地快速口头检测,老师凭感觉确认水平在XX分(一般为100分,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上者打勾通过,反之则不予登记。
注意事项:
1. 除了临近重要考试,平时(特别是教学前期)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制造以下几种感觉:(1)这门课很容易,任何人都能学会学好。(2)老师只负责点拨引导、督促掌控、考核记录。(3)教学进度表是教学的最重要依据。内容一栏每一格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才能打勾通过,要么满分一百,要么什么都没有,教学关系和教学双方责任非常清楚,没有丝毫可以相互应付相互糊弄的余地。
2. 除了临近重要考试,平时(特别是教学前期)老师一定要真正做到:(1)留出足够的休息和玩的时间,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学生,课内课外可以利用的时间,包括假期,都能真正充分有效地得以利用,绝不白白浪费一点儿时间。(2)快慢允许有差别,质量不允许有差别。考核记录,检测验收,绝不夹带垃圾,避免看似师生都很忙,实际上都是在白白浪费时间。(3)从开学第一天到期末,始终松紧适度,绝不允许“前松后紧”。(4)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因偷懒厌学而不学。或快或慢,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真正动起来。(5)彻底打消那种平时混日子,考前要老师划重点,突击训练蒙混过关的念头。
3. 老师每说一句话都要依据教学进度调查表、教学指导,深思熟虑后再说。好的不表扬,只引导他快上加快;差的只鼓励不批评,只根据情况单独询问。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包括和学生单独谈话的时间,视线始终不离开全体学生。
如有必要,考核记录时可在一个格内打几个勾。如一格内四个角各打一个勾,分别表示读、抄、背、默,或读、述、图、考。
5. 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都可以使用学习进度表查勾计分。查勾计分可以替代九成以上的作业和考试百分制计分。查勾计分远比百分制计分简捷、直观、清晰、准确,且无需批改,教、学、管三方都可以即时查分。
6.避免课堂老师忙闲不均。办法有:缓检(推后),快检(快速精准抽查),加大任务量(通过单独谈话,在学生能接受并愿意接受的前提下)、注意检测技巧和课堂局面的灵活掌控。
7. 在以上框架内,老师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变通,自由发挥。
8. 老师上课时必须带着本《指导》和教学进度表。
其他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22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1q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1f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259e30102z2q4.html
张正德 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
使用进度表掌控管理教学,大班教学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得到接近一对一的效果:
一张A3横向打印的空白表,可以填写二十人,三十项内容。
二十人的小班,一门课一学期一般三张表就够了。四十人的班,一般需要六张表。六十人的大班,一般需要九张表。
刚开始不知怎样填,就老老实实地一格填一项。等到操作稍微熟练一点儿,就可以慢慢增加。最后可能一格可以填许多内容。
刚开始不知道进度表怎样填写,可以一张表只填写一类内容,只是多浪费几张空白表,我们可以叫它特别简易填表法。例如语文:
等操作一段时间以后,心里有了数,进度表使用熟练了,再往一块儿综合、衔接,最后压缩到三张表上。
这样,一开始虽然多浪费几张空白表,但是进度表填写变得特别容易。等到进度表使用熟练后,综合衔接,压缩到三张表也变得特别容易。
填表时,一类内容占一张表,不要把两类内容混填到一张表上,填表过程和教学过程都很简单、清晰。
表一,挑最容易的一类内容填写。
表二,比第一类稍难,比第三类容易。
表三,比第二类稍难,比第四类容易。
……
填表顺序是由易到难,起点难度约等于零,相对难度也约等于零,由大到小,即先大类后小类,最后剩下的几个小类可以直接填到一张表上。
进度表一般是按照顺序使用,偶尔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跳着用。比如,表一的使用过程中,穿插了表三的内容,可以教,可以练,但不做严格要求也不检查登记,等用到表三时再登记,也可以直接登记到表三上。
一开始一个格只打一个勾,到了后面一个格里可以打几个勾。比如,读一个,背一个,抄一个,默写一个,一个格里可以打四个勾。这是后话,一开始不要这样。
就这样,浪费点儿空白表,换个心里清净。从一开始的严格一类一表,填表操作都不混,到几个表内容衔接到一起,合成约三张表,浪费几张空白表,但把使用同质异步教学的整个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清晰。
同质异步,就是同样的质量,不同的进度,它适合分类分块教学,开学前五周左右,所有学生都在读,第七周所有学生都在背,第十周前后所有学生都在抄默,第十五周前后所有学生都在做习题,……。全班学生同时做一样的事儿,老师的工作就变得极其简单,站那儿看着就行了,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分类分块教学弄个几年以后,大杂烩也能用同质异步,比如英语,全班几十个人,五花八门,读、背、抄、默、单词、习题、语法、……,干啥的都有,老师照样站那儿看着就行,填表也可以混着填。但是,到了那时,叫你混你也不会混——还是分段分类分块教学简单清晰轻松,效果效率都比混合教学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