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浅吟低唱 |
六月六日的《翰墨飘香大明湖》里,我帖了自己在趵突泉边拍的一副,由元代诗书画集大成的名家赵孟fu亲笔题写的: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
这副对联字体雄浑有力,诗句生动传神,恰与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辉映。见者无不印象深刻,但细细品味也大都有我这样的疑惑:作为名家,做的多联怎能不对仗呢?“云雾润蒸”与“波涛声震”都是主谓短语,词性勉强相对,实际上从细处看,“润蒸”与“声震”并不是绝对,前者是2个动词,后者是主谓词组。并且最奇怪的是“华不住”三个字什么意思呢?百思不解,太令人无法捉摸了。“大明湖”是名词,按说,“华不住”也应该是的,可它又是个什么名儿呢?
今天偶然看到一则材料,方解我心中疑团。
说是据学者考证,“华不住”是“花骨朵”的谐音以此来写涌泉的样子。另外“骨朵”又与“咕嘟”谐音,又可以表示泉水汩汩从水下涌出的声音,可是“花骨朵”这三个字太单一、太实。而且有些不稳重,所以就用“华不住”三个字代替。这样,这一句就将眼前之景活生生的反映出来。第二句“波涛声震大明湖”即使没有前一句也足以完成对趵突泉的赞誉了,和前一句搭配,自然更贴切,更奇绝,对仗与否,已属皮毛。
这个故事正是古人论诗文不要“以词害义”的例证。数百年来,这副名联一直留在这里,没有人再写出比这更好的对联,可以与它媲美。
前一篇:现形的---隐形的翅膀(华)
后一篇:山重水复来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