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罗汉两堂半之一堂——苏州东山紫金庵


“天下罗汉两堂半”是个有趣的说法,指的是全国现存最好的三处宋代以前寺院罗汉塑像,两堂半之半堂在苏州甪直保圣寺的九尊,一堂在济南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的四十尊,还有一堂在哪?告诉你也在苏州,就在这篇给大家介绍的苏州东山紫金庵的十六尊罗汉。

苏州东山紫金庵很小,小到被游客所忽略,小到其价值也渐被历史所遗忘。我为什么要特意去?因为紫金庵的“镇庵之宝”——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相传为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的作品。800多年前的工匠将写实与传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且塑像至今依然面部表情鲜活,显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



紫金庵山门也很小,匾额上书“古紫金庵”四字,很古朴,很低调,却不失品质。为何称为古?是因为紫金庵创自南北朝梁陈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左右两座特别的石狮子,不是通常我们印象里威严的样子,而是异常调皮地扭转身子,有些娇憨地望着你笑。


罗汉殿是紫金庵的核心建筑,清乾隆年间整修,单檐歇山顶,大殿面阔5间,约150平米,殿中复莲宝座上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释迦牟尼佛两侧侍立佛弟子:阿难和迦叶,年轻者阿难,善记忆,多闻第一;年长者迦叶,无执着,头陀第一。

按着顺序欣赏大殿左右两壁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塑像比例适度,容貌各异,惟妙惟肖。在佛教世界的等级体系中,佛最高等,是觉悟者;菩萨其次,是救世者;罗汉最低,是自渡者。所以佛最庄严,菩萨最慈悲,罗汉自管自最有个性。对于罗汉形象的表现手法较为丰富,往往也是寺庙艺术中最为出彩的所在,倍受推崇。



1、长眉罗汉
原是拘舍弥城优陀王之臣,王以其精勤,使之出家,证阿罗汉果,面容颐和,眼中带笑,嘴角含情,突出“慈”。手撩长眉(原有二条长眉直达于地,一手撩起,一手托住,以无碍视线,今已失)表示高龄,神采奕奕的脸上保持童颜,含笑侧坐,俨然是持重慈祥的长者,衣着三层,褶折分明,外披“神童游戏”的袈裟,烘托出“慈祥者长寿”。

2、托塔罗汉
原左手托塔一座,内藏佛舍利子,现宝塔已丢失。

3、看门罗汉
天竺人形象,黛黑的脸颊上长满弯曲的蓝色胡须,手中抱着通人语的灵兽猿狲,传说能听到十里以内的声音,似才从外面打探消息回来,正爬在罗汉身上,轻声细语地对罗汉说:“门口有人进来了。”罗汉目光专注的凝视着山门,凝眸注目远处,头微微侧转,又似在聆听声响,在同一个塑像中同时表现出一刹那“听”和“看”的两种神态,艺术造诣已至完善。

4、打坐罗汉
屏息凝神,运气打坐,表现六根清净,与世无争的神态。

5、评酒罗汉
我国江南青年形貌,酒后脸色泛红,醉眼惺忪,抖动着失去平衡仍拿着酒杯的手,其微醉与多言的神态逼真动人。脚下一片树叶,评酒之余,仍在思考佛理精微,又似在同人讲说佛经;又犹如李白诗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6、挖心罗汉
面容开朗,形象浑厚。把一颗刚从胸膛挖出的心托在手上,殷红的血浸染红了他胸前的肚兜,然而他脸上毫无痛苦的表情,仍然神采焕发。

7、讲经罗汉
身体微侧,态度诚恳,颇具满腹经纶之学识,遇见不同观点者,正同人积极争辩,阐述自己的佛理精微。双手凌空,比划手势,话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又生动自然,与前一尊罗汉互相呼应。

8、愁思罗汉
眉头紧锁,目光视而无物,一手搓腿,一手掂量,表情丰富含蓄,似愁非愁,似忧非忧,因有解不开的愁闷而满目惆怅。

9、骄傲罗汉
双腿交叉重叠,双手抱膝的神态中充满骄气,头一侧一昂,嘴巴一抿,眼睛一瞪,头额隆起,鼻孔里似有“哼哼”之声,似乎正对着来者讲:“哼,你算老几,有何了不起?!”塑像塑出了一种“神态清高,唯我独尊,天下第一”的印象。

10、沉思罗汉
头型方中带圆,圆中带方,脸庞丰腴,倾向一边,淡眉细眼,深沉恬静,双脚成文字绞,手搭凭几,正在凝神矜持地探索生死的奥秘,抑或人世间的烦恼。眼神静中有动,思绪万千。勾起的中指富有弹性,在全神贯注的思考中本能地弹弄着凭几上的铺兽,表情真切,既有“神”的飘逸气质,又有“人”的世俗情怀,耐人寻味,是塑得最好的一尊罗汉。

11、伏虎罗汉
龙钟老人的形象,眉若粘霜,耷拉眼皮,满额皱纹,笑咪咪用右手向猛虎一招,那只斑斓猛虎驯服如小猫般地靠了上来,抬起一条腿,舐着罗汉的衣裙,这种不以暴力擒取,用温和态度去驯伏猛虎,突出一个“温”字,把“佛法无边”的神奇威力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左手抓衣而牵动下裙及布袜上的皱纹都十分自然,且有丝、麻质感。

12、降龙罗汉
袒胸露臂,肌肉暴起,力溢膺腕,周身红赤,似血海在膨胀的血管中流动。在粗犷下凸起圆睁的大眼,目光炯炯直视盘踞柱头的蛟龙,嘴唇紧抿,脸部表情是威胁中带有轻蔑。左手托钵,右手作法,表现了降伏蛟龙的决心。这蕴含着力量的形象以咄咄逼人之感,显示了“威”。虽然蛟龙是塑在柱上,但对他能降伏蛟龙的本领已毋庸置疑。

13、过江罗汉
据说脚边原有一片芦叶,群众传为“过江”罗汉,其实“过江”乃禅宗第一祖达摩事迹,不在十六罗汉之内。塑像内穿白色衬衣和蓝色夹衫,外着牡丹卜结花锦袍,披红底嵌金丝袈裟,四层衣服的层次分明。由于右脚搁起,右手放在膝上,左手缩在腰间,体位特殊。采用疏密圆润的曲面把各部关节动作所产生的衣褶纹理变化,处理得十分逼真。

14、钦佩罗汉
神情专注,眼睛全神贯注,看空中的蛟龙,对降龙罗汉的本领表示钦佩,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因此,两只脚鞋子也来不及穿,往上一搁手一摊,嘴巴一抿,钦佩得五体投地,俗称“钦佩罗汉”。

15、听经罗汉
盘膝而座,明眉朗目,专心听经,似有领悟,面露喜色。

16、藐视罗汉
年逾七十,清癯精明,凹陷的两眼在隆起的眼皮下似闭而非闭地斜晲柱头蛟龙。架着右腿,摇晃瘦削的左手,因缺牙而瘦皱的嘴似乎在喃喃自语:“那伽犀那收服不了这条蛟龙。”既表现了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又露出十分关注的神情,暗中审度着这条蛟龙是否真的被降伏。把心口异志的内心世界揭示的淋漓尽致,由于把不同性格、年龄及形体特征,凝聚在三尊罗汉像上,透过三双眼睛可以看到各不相同的内心世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这就是雷潮夫妇塑造艺术的高明所在。

雷潮夫妇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性把西域传来的佛教文化,在人物形象上保留西域特征的同时,与中国本地文化糅合在了一起。表现了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的佛门弟子皈依佛法后的情形,让现实中的喜、怒、哀、乐在罗汉造型中加以展现,使塑像更富人情意趣。




膜拜过紫金庵南宋十六罗汉彩塑,再看主殿后壁八尊由明代塑手创作的泥塑彩绘罗汉,这样的对比像我这等外行一望都知差距,水准何啻云泥。





紫金庵的另一大看点——“慧眼、经盖、华盖”三绝也不容错过。罗汉殿供奉的佛祖嘴角微翘,温尔含笑,双目柔和慈爱,虽似微闭,但无论你走在哪个角落,仿佛都在朝你微笑。这三双神奇的眼睛,称之为“慧眼”,是为紫金庵第一绝。

主殿两侧壁上悬塑天王及二十四诸天,异常精彩,灵动非凡。其中有天神手托绢帕款款飞来,锦缎之柔软飘逸栩栩如生。佛教中盖在经书上的绢帕,称之为“经盖”,是为紫金庵第二绝。


佛祖的背面是南海观音山,雍容华贵、宝相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头上的“华盖”恍若丝棉,像是在轻风里微微拂动,是为紫金庵第三绝。


净因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耗资白金七百余两,历四、五年建成,该厅主要梁架构件等均为楠木,又称楠木厅。


初冬时节,到紫金庵,享受冬日里的寂静时光,乐哉!天下罗汉两堂半之一堂——苏州东山紫金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