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2015-07-11 12:35:11)
标签:

不朽的梵高

在梵高的星空下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画中这个人,你熟悉or陌生?他的油画常常以天价成交,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2000多件作品,对爱的渴求和对生活的执着让他饱受痛苦,年仅37岁就自杀身亡。人们在称赞他才华横溢的同时,又常常感叹不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错,他就是梵高一个美术史上独特的存在。




今年是梵高逝世125周年纪念,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登陆上海黄浦区新天地太平湖公园。早就在网上预订了参观门票,抽空和家人一起走近梵高,去感受他一生的爱与痛、乐与悲。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还没进展厅,一辆满身涂鸦的凯迪拉克ATS-L出现在展示区向日葵配上蓝色空背景首先让人零距离感受到梵高的魅力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对美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知道梵高,仅仅是因为代表作品《向日葵》。搜索万能的百度知道——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往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如此,生前艺术创作是梵高唯一的寄托,死后艺术的冠冕他无福享受,却留给世人无尽怀念与深刻省思。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展区分两个部分,第一个区域是对梵高一些不朽巨作的背景简介,让懂梵高或不懂梵高的参观者领会大师画笔下的意境。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梵高创作向日葵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法国蒙马特的花园,画中那黄、棕交映的色彩和技法,展现了梵高心中的美丽世界,他在给最亲爱的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就是向日葵。”可惜由于精神问题,这个美好的世界最终悄悄离梵高而去。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期间,梵高的精神问题愈发严重,遭受着关于宗教本质的幻觉与梦魇的困扰。《星夜》描绘了从精神病院俯瞰圣雷米小镇的景色:夜晚的天空,回旋的云朵,一轮新月伴随十一颗星星,前排的柏树与后排的尖顶小教堂交相辉映,营造出纵深感。梵高流畅的笔触和翻涌的天空,暗示出他躁动不安的情绪和深受困扰的思绪,却并没有流露出绝望之意。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红色葡萄园》呈现梵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也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血红色的葡萄园、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这幅作品的全名是《阿尔勒夜间露天咖啡馆》,梵高对黄色的喜爱又一次在这幅传世名作中得以体现。暖人心扉的黄色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就连点亮夜空的星星也沾染上这份黄色,这是梵高梦想的艺术家欢聚畅谈的地方。和他的许多作品一样,这是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画,虽然对普通观众来说不是那么明显,但对梵高来说,黄色象征着光与幸福。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1890年的初春,梵高的弟弟提奥的孩子降生,而提奥用哥哥的名字“Vincent”为这个孩子起名。幅《盛杏树》就是梵高以这个契机而创作,作他小侄子的诞生礼物一贯鲜艳张扬强烈个性不同,《盛杏树》乍看之下内敛而沉静,透着杏黄的白映照靛蓝色的天空下,一股静谧东洋气氛迎面而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是宁静和平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视觉冲击,给了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里的印象。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梵高头缠绷带,面孔消瘦,眼睛深陷,流露出悲愤和绝望的情,整个画面好像处于滚动的波涛之中,汹涌的狂流似乎在威胁着狂热不安的画家,给人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量。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这次梵高艺术大展的精华在第二个区域。一下子走进黑漆漆的展厅,一幅幅投影在大屏幕上的画作扑面而来,耳边有音乐环绕。梵高手中那些密密麻麻如繁星般闪动的笔触如浓郁饱满的小果实在四周翻腾,猛然发现自己被“星夜”、“乌鸦”“鲜花”、“麦田”包围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以梵高一生创作的轨迹为序,清晰展现了各个时期梵高内心情绪的变化以及画风的转变。从荷兰创作初期的内心压抑到法国之后受到印象派画家们启发的逐渐明亮再从巴黎到达法国南部阿尔勒经历生命中最开心也是短暂高产的时期进入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后,创作风景时而激荡、时而平静最终在奥维尔时期生命最后一刻的内心世界。画风的剧变配合着展览多媒体感映技术的效果,观众的内心也跟随着梵高的心情此起彼伏。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这样的观展体验完全颠覆了以往在寂静的美术馆里踮起脚尖看展的传统观念,让观众更容易在梵高创作的画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触。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投射在大屏幕上梵高的话却比梵高的画更能打动我:“艺术需要不断的观察”、“没有爱,我不愿苟活”……归根到底,爱——才是梵高创作的源泉!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这是一场没有真迹的展览,是一场能梵高零距离接触的展览。梵高无处不在,他就在身边,穿越了……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