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绍兴•最江南:曲水流觞 兰亭朝圣


标签:
绍兴王羲之兰亭集序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观兰亭景区,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或挺拔或摇曳,或低首或舒展,俯仰之间,姿态纷呈。
进园门,入小径,见一水池中有白鹅数只,或卧或立,或曲颈梳羽,或低首戏水,悠游自在。池旁有“鹅池亭”,亭内有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为其子王献之补写,繁体行楷,黑底白字,雄强大气。一碑二字,父子合璧,后人传为美谈。
过鹅池上行即“兰亭”也。兰亭三面环水,亭古碑朴,望之肃然。
“流觞亭”前溪水自远处茂林蜿蜒而来,溪岸一步可跨。近处有石高约尺许,上刻“曲水流觞”。
当时,大家饮酒赋诗,公推王羲之作序,他乘兴挥就一篇《兰亭集序》,神来之笔竟成绝唱,王羲之从此被人尊为“书圣”,兰亭亦成为“书法圣地”。
“御碑”正面刻康熙临摹《兰亭集序》全文,前楷后行,字字珠玑;背面刻乾隆帝亲笔诗文七律《兰亭即事》:“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盛名。竹在春烟偏澹荡,花迟禊日尚敷荣。临池留得龙跳法,聚讼千秋不易评。”各位看官,您是喜欢爷爷皇帝还是孙子皇帝的书法笔墨呢?
兰亭序
兰亭临帖
月下门推
忙不迭
真迹绝
牧笛横吹
夕阳余晖
摹本易写
一行朱砂
无关风月
悬笔一绝
情字何解
而我独缺
无关风月
悬笔一绝
情字何解
独缺
弹指岁月
青石板街
恨了没
而深闺
人雁南飞
掬一把月
又怎么会
若花怨蝶
无关风月
悬笔一绝
情字何解
而我独缺
无关风月
手书无愧
雨打蕉叶
我等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