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金色童年 |
这张老照片来得特别不容易,要不是我大伯和他的二儿子基在收集整理家族的资料,我恐怕永远也不知道我的曾祖父是这个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我一直对家族的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想像,尤其是我的曾祖父,那时的他是怎样一个人,他一定是热情、善良而智慧的,因为这在我爷爷、我父亲和我的身上都有显现。他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名叫郭凤鸣,是孙中山手下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据说在国民党党册的第一页就有他的名字。去年,我堂哥基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回老家浙江温州修了祖坟、整理了家谱,从曾祖父的一些文字里得知,原来我们家族在17世纪就从福建泉州迁居到浙江温州,至于是什么原因而迁徙的,就不得而知了,难怪我在云南福建拍戏时常被当地人当做同乡。
听父亲讲,爷爷是兄弟四个,爷爷排行老三,做过商行和银行的事情,是兄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也是曾祖父最宠爱的一个,家里有食客和保姆,是个比较富裕的大户人家。每当父亲说起他儿时的生活时总是津津有味,那可是可以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的生活,而他的戏剧人生是从他四岁过继给我爷爷的兄弟才正式展开。四岁前的他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少爷”,而后的生活完全无法和从前相比。因为养母的形象丑陋,在婚礼的当天,养父就弃家而去,再也没有回来。那时的人是不能离婚的,所以,养母带着幼小的父亲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别人送的衣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守了一辈子的活寡,这对于生长在现代的我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父亲的兄弟姐妹(父亲站在最左边的第一个)
实际上,我从小就对过去的事情感兴趣。记得大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奶奶从上海来到西安小住,她是父亲的生母,虽然父亲从小不是她带大的,但父亲对奶奶的孝顺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早就嘱咐我们要对奶奶热情有礼貌,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特意给奶奶一人每天定牛奶。我总是馋馋地看着奶奶喝完牛奶,就催促她给我讲旧事,尽管奶奶夹杂着上海话、温州话和蹩脚的普通话,让我听得稀里糊涂,但我还是连猜带懵地听懂了一些。奶奶的父亲是广东人,早年留洋,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所以奶奶没有被强制裹脚,在当时奶奶可是个“时髦”女青年,就连婚礼也是最特别的,先是头顶花冠身穿红袍的中式婚礼,然后又是穿白色婚礼服的西式婚礼,听到这里,一个美丽的新娘“奶奶”已经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这样,奶奶嫁到了郭家,生了13个孩子,我父亲在兄弟里头排行老四。
前一篇:走遍世界-美国(2)
后一篇:沙尘暴夺走了北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