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宫一号”太空课堂的意义

(2013-06-23 15:01:44)
标签:

天宫一号

太空课堂

物理学

意义

分类: 我的海阔天空

“天宫一号”太空课堂的意义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这天学校高一新生报名,有点乱哄哄的。上午十点十几分时,突想起今天有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作太空授课,打开网络视频直播,已经开始了,所以开头没看到,开头是后来补看的,但整个太空课堂的主要部分都看到了。这个太空授课主要是几个太空实验,虽然几个实验现象很简单,但整个过程很震撼,感到很有意义。

    太空授课美国人在2007年曾经搞过一次,但无论从上课形式、时间还是讲课的内容来说,芭芭拉·摩根那次25分钟的天地对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授课,她只为青少年演示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空间生活趣事,回答了学生的一些问题。而这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从内容到形式、时间长度,都是一节标准的中国课,所以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太空课堂第一课。

太空授课过去好几天了,网络上的评论,除了新闻报道一阵热外,其他好多的评论好象都是在隔靴搔痒,没说到点上,当然还有些是情绪化的声音。感觉这样重大的事情,好多人还没有明白它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一个搞科学、学物理的人,认为这次太空课堂展示的意义重大深远,应予以高度评价。

首先,这是物理学理论生动直观的展示,实验看似平凡,实则震撼。近代物理学从伽利略开始,不过三百多年,但这三百多年人类在科学上的进步,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比之前人类三千多年的总和要多不止多少倍。人类从认识周边小区域,到认识地球,认识宇宙;从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生存,到主动改造自然,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征程中不断发展进步。但这些进步的起源,最初始迈步的起点,是从近代科学的建立开始的,伽利略创立的近代物理学,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是由一个个经典的实验定律构成的,最基本的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理想斜面实验、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等等。当我们在太空中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质量时,当我们看到单摆不再向下摆动时,当看到陀螺的轴向始终不变时,这些在地球上很难做、或是不可能做成的实验,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怎能不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短短几分钟、看似简单、也不出意外的实验,实际上是我们人类在地面重力环境下艰难奋斗三百多年的科学成果展示,是人类重力束缚下的思维理论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验证。虽然实验不复杂,结果不意外,但意义绝对深远,因为我们亲眼看到了人类艰难发展了几百年的科学,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空如此轻松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次,展示了科学的无穷奥秘,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热情。太空授课最后是水的有趣实验,水作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大家对水在地球上的各种属性太了解了,但在失重环境,水却展现了全然不同的物理现象。这些有趣的现象至少说明我们人类的好多常识还局限在地球表面,科学无止境,奥秘无穷尽。在太空课堂的众多听课学生中,肯定有受这节课影响而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学生,也可以肯定其中会产生几个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通过这个天地间的大课堂,对提高民族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的热情,比任何宣传教育的效果都要有效的多。

第三,这次活动拉近了国家航天事业和公众的距离,是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一个很好的公关活动。国家重大基础项目研究对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会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但具体对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多少人有切身感觉体会,大多是不懂不知道。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国家把如此多的资源用在这上面,不如用来改善民生、消灭贫困,美国的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曾经遭到同样类似的质疑,质疑这些经费为什么不去救助饥民而去探测遥远的火星。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航天空间技术,由此带动整个科技的发展,而这些技术的进步,直接间接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花费这些资源比直接用来扶贫有意义也有效得多,把这些科研经费和扶贫对立起来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而这次太空课堂,向全社会展示的不仅是对中小学生的一节课、演示几个简单的实验,实际上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成就,拉近公众对的空间科学研究神秘的距离,显示高科技在日常中的平凡应用,说明高科技造福广大民众的事实。这次活动是进行这些宣传普及工作的极好契机,但遗憾的是好象后续工作做得并不多。

一个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事件,当时人们可能并不是特别注意,可能认识不到。但时间会洗去一切沉渣,让最有价值的东西沉淀出来,让他们闪闪发光,照亮人类进步的脚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悲伤的追忆
后一篇:大连青岛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