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单口相声《你大爷的》(连载一)

(2010-12-18 00:33:28)
标签:

北京

宋体

仙气

你大爷的

狗不理

分类: 相声《你大爷的》

                          大爷一 (代序)

    据家里老人讲,我在不会说话之前一直生长在天津。

在“混沌”时节,被家人灌了海河水,塞了狗不理,听了刘宝全。基于此,长大后便在些许之处有别于同龄的北京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一听鼓曲的前奏就乐不可支,表现得亢奋异常。别人看我的眼神虽有些异样,但我却装作视而不见,依旧自我陶醉。闲下来时,也在自我打趣,如果我当年从先达扣问的话,现在也许会成为一名非著名的鼓书艺人。

       回到北京,在走路不用大人拿绳拽着之后,便开始四处“撒野”。

上班后,更是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就是在擦黑儿的时候到公园散步,总觉得看到绿树阴阴,闻得鸟鸣阵阵,是再惬意不过的事儿了。 甬道边,山腰间,京胡声,板胡声,三弦声,不绝于耳,且声声入耳。兴之所致也会随口哼唱两句,虽有些荒腔走板,但绝不大声吼叫,这样既与周边情景相和,又不致扰民,权当自娱。

       今夏某日,花间小径上好不热闹:有人吟诵诗篇,有人地书碑帖,有人与友人猜谜做对,不由得沉醉其间。忽而,只听得在前方五米左右,有巨大声响,忙依声而寻,原来是一位长者从他身体中部偏下的位置,宣泄出巨大声响,并随着步伐的移动,姿势的改变,旋律也在自我做着微调。说不绝如缕有些夸张,但持续时间之长,闻所未闻。

       那位长者,既无羞愧之心,又无造作之态。可谓仙气长出,但气不长出;声音更调,但面不更色。周围众人也若无其事,尽显和谐。

       假期之前,感于某事,而心神不舒,着实抑郁。今天观此,着实顿悟。

       假想,文雅之地,修身之处,放此仙气,会有人认为不合时宜,会被冠以时下流行语 “庸俗”;如果仙气味道不佳,又会被说成“低俗”;如果本不合时宜,再味道不佳,却有人拍手称快,以声相和,又会被扣以“媚俗”之名;如果在场众人搁笔、收卷,齐奏“凯歌”,定会被称作“流俗”。

     “庸俗”“低俗”“媚俗”“流俗”再俗,也是天然去雕饰,本色不造作;总比有人一味迎合,忍而不发,尽全身之力,将仙气顶于口中,在我辈面前长出要好的多。

 

古人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读书人,特别是小读书人,很容易以物喜,以己悲,这样便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就像上述事例一样,情郁于中时,便想用另外一种手段将其宣泄而出,既能排遣郁闷,又能形成文字,置于案头随时把玩,以极视听之娱。

住家附近,大爷极多。他们生活经历不同,各个性格迥异,在数十年的人生长河的涤荡下,都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着年轻人无法比拟的生活阅历。他们如同一个个水滴,观察他们便能洞悉世间;他们又如一面面镜子,面对他们还能反省诸身。因而以大爷为写作的主要人物,既能折射社会百态,又能在写作之余,掩卷遐思之后,给我以人生的启示。

本文写作主体为一中篇小说,假以印度之名,围绕一条主线,塑造大爷无数。每十篇后,又附个人经历,或读书、教学时的感受一篇,权当插科打诨。

我在写作时候力求: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文风坦荡,平实之中突显真情,做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写过之后,自我评价:笔法虽不老道,但均直抒胸臆,把所历之事,所想之事,甚至真事不敢直写,假诸于小说形式,书于纸端,毫不矫揉造作、任意修饰。哈哈,有自夸之嫌。

    在文中也引用了大量鼓曲,快板的佳作。一是幼时所背,不忍忘记;二是也希望这本小书能为发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尽自己微薄之力。

     最后,望您数数我一共塑造,记写了多少大爷?是不是都是您熟悉的陌生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