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典故系列之含“五”的典故
(2013-06-18 14:49:25)
标签:
历史典故文化 |
分类: 史海沧桑 |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五方天帝: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五典】
*《诗》、《书》、《易》、《礼》、《春秋》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常】
*仁、义、礼、智、信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服】
*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
【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仁、义、礼、智、信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音(五声)】
宫、商、角、徵、羽
【五乐】
琴瑟、笙竽、鼓、钟、磬(五种乐器)
【五彩(五色)】
青、黄、赤、白、黑
【五味】
*酸﹑甜﹑苦﹑辣﹑咸
*酸﹑甘﹑苦﹑辛﹑咸
【五福】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五体】
筋、脉、皮、肉 、骨
【五脏】
心、肝、脾、肺、肾
【五谷】
*稻、黍、稷、麦、豆
*麻、黍、稷、麦、菽
*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黄帝内经)
*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佛教祭祀)
【五毒】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贪、嗔、痴、爱、恶
*怒、恨、怨、恼、烦
*鞭、捶、灼、徽、纆
*骗、赌、帮、烟、娼
*吃、喝、嫖、赌、抽
【书法五体】
楷、行、草、隶、篆
【五伯(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王、楚庄王
【五兵】
*戈、殳、戟、酋矛、夷矛(车兵)
*矛、戟、钺、楯、弓矢(步卒兵器)
*矛、戟、弓、剑、戈(步卒兵器)
【五代】
*黄帝、唐、虞、夏、殷(五个朝代)
*唐、虞、夏、商、周(五个朝代)
*梁、陈、齐、周、隋(五代十国的前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十国的后五代)
【五德】
*温、良、恭、俭、让
*智、信、仁、勇、严
【五度】
分、寸、尺、丈、引(五种度量单位)
【五官】
*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传说中五行之神)
*耳、目、鼻、口、心(人体的五种器官)
【五侯】
公、侯、伯、子、男(五种诸侯爵位)
【五纪】
岁、月、日、星辰、历数
【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佛教)
【五尽】
信、名、财、亲、功全丧尽称五尽
【五种礼制】
吉、凶、宾、军、嘉
【五苦】
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佛教)
【五气】
寒、暑、燥、湿、风(中医)
【五刃(五戎)】
刀、剑、矛、戟、矢(兵器)
【五瑞】
圭、璧、琮、璜、璋(五种玉器,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而定)
【五胜】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石】
丹砂、雄黄、白凡、曾青、慈石(道教谓五石可以炼制丹药)
【五事】
*貌、言、视、听、思(古人修身的五件事)
*道、天、地、将、法(兵中上决定胜负优劣的五种因素)
【五祀】
*禘、郊、祖、宗、报(五种祭祀)
*木正句芒、火正祝融、金正蓐收、水正玄冥、土正后土(五行之神)
*门、户、井、灶、中霤(住宅内外五种神)
【五听】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审查案情的五种方法)
【五位】
*岁、月、日、星、辰
*东、南、西、北、中(五方之位)
*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方之神)
*金、木、水、火、土(指五行)
【五星】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五刑】
*墨、劓、剕、宫、大辟(史记·五帝本纪)
*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国语·鲁语上)
*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汉书·刑法志)
*死、流、徙、杖、笞(隋书·刑法志)
【五臭】
*羶、薰、香、腥、腐(五种气味)
*薜荔、白芷、蘪芜、椒、莲(五种有气味的植物)
【五藏】
*脾、肺、肾、肝、心(人的五种脏器)
*素旦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佛教中五类经典)
【五子】
*管仲、隰朋、宁戚、宾胥无、鲍叔牙(齐国)
*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秦国)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宋代理学家)
前一篇:数字典故系列之含“四”的典故
后一篇:数字典故系列之含“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