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酉阳杂俎》:还俗僧死而复生穿俗衣后复归西

(2023-06-29 16:07:48)
标签:

《酉阳杂俎》

文化

分类: 司马原创

《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云:

武宗六年,扬州海陵县还俗僧义本且死,托其弟言:“我死,必为我剃须发,衣僧衣三事。”弟如其言。义本经宿却活,言见二黄衣吏追至冥司,有若王者问曰:“此何州县?”吏言:“扬州海陵县僧。”王言:“奉天符沙汰僧尼,海陵无僧,因何作僧领来?”令回还俗了领来。僧遽索俗衣衣之而卒。 

分析解读如下:

武宗六年即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扬州海陵县就是现在江苏省泰州市。当时武宗灭佛已近尾声。唐武宗时拆除寺庙4600余所,招提、蓝若4万余所,迫使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共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这就是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之一的唐武宗灭佛事件,也被称作“会昌法难。当年全国有26万僧尼被迫还俗,刚好泰州的一个还俗僧人义本临死前嘱托其弟说:”我死之后,一定要为我剃除须发,穿上僧衣。“其弟照办。结果义本去世后第二天却死而复生活了过来,说自己看见两个穿黄色衣服的官人缉拿自己到冥司,有阎王模样的问他:”此人是哪里的?“,官吏回答:”扬州海陵县“。阎王说:”如今圣上命令僧尼还俗,海陵县没有出家人。,为何领来了一个穿僧衣的出家人?”然后命令官吏让义本复活,到阳世还俗了再来地府报到。这样义本就死而复生,活了过来,等他还阳脱掉僧衣换上了俗衣后,才最后咽气。

这样离奇古怪的故事在今人看来无疑就是《聊斋志异》中的鬼故事。作家李国文在其《李国文评注酉阳杂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一书中,这样评价此段记载:“阴界官僚办事,其本本主义,与阳间如出一辙。结尾相当幽默。”仔细分析李国文评论,可以感觉到他并未否定唐人段成式记载的真实性,只是讽刺阴界官僚墨守成规犯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从佛道劝善读物的各类游记来看,阴界判官铁面无情,秉公执法,绝非俗世法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可比。有一副阴界的对联,上联是““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按照佛道劝善游记的说法,恶人死后要经过”孽镜台“。所谓”孽镜台“就是为非作歹的罪犯死后要被押上”孽镜台“,到了这里,罪犯会看到自己在世违法作恶的影像记录,就像看监控视频一样。作奸犯科之人到此镜前,便能现出原形,照出本来面目,无法隐瞒。所谓”孽镜台前无好人“是也。如果按照佛道善书的记录推理(其推理结论如下:人死后要去阴界受审,并非人死如灯灭;其二阴界自有阴律,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其三阳界阴界互有联系,善恶罪福标准阴界阳界相同),那么唐人段成式所描述的还俗僧人着僧衣死而复生,换上俗服后驾鹤西游的故事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不是天方夜谭般的《聊斋志异》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换一种角度去重新理解古人的记录,不要总以为今人智慧科技远超古人,所谓古人都是生活在愚昧黑暗之中而不自知。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古人的神话(《山海经》)和志异(《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并非虚构,是他们真正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反而是科学昌明智慧文明的我们走了弯路,还在冥顽不化继续前行而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