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
标签:
文化燎疳 |
分类: 司马原创 |
农历正月二十三,人们在门前燃起篝火,从火堆上一跃而过,象征祛病辟邪,来年日子能红红火火。“燎疳”也标志着春节的结束。
"燎疳"习俗,西北各地地方志都有记载。《镇原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日,过去群众粘面作糕,馈送邻居,并做各种粘面灯,晚上燃灯结彩,烧纸化表,并用黄纸剪成纸人俗称疳娃,悬于各处,家中老少均以香火烧纸人,晚上院中放火,将纸人投入火,全家均从火堆上跨过,谓之'燎疳',表示驱逐瘟疫,柴禾焚化后用扫帚擂打,以火花大小,多少,形状预测是年五谷收成,还有的送到场上。"
巧合的是,伊朗的民俗中也有类似家乡“燎疳”一样的民俗活动。在伊朗这个节日被称为“Chaharshanbe Suri",字面意思是火红星期三,当地华人俗称为跳火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伊朗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据说其来源要追溯到曾在伊朗广泛流传的古老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俗称的“拜火教”。现在跳火节指的是在伊朗新年前的周三晚上,男女老少会点起一堆堆篝火,口中念念有词地从火上跳过去,希望火能带走厄运和带来好运。中伊两国相同的民俗活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和渊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