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燎疳

(2022-11-03 10:42:50)
标签:

文化

燎疳

分类: 司马原创
燎疳

“燎疳”是流传于我国宁夏、甘肃、陕西等地农村的一种古老节庆习俗,民间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之说。

农历正月二十三,人们在门前燃起篝火,从火堆上一跃而过,象征祛病辟邪,来年日子能红红火火。“燎疳”也标志着春节的结束。

燎疳

"燎疳"习俗,西北各地地方志都有记载。《镇原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日,过去群众粘面作糕,馈送邻居,并做各种粘面灯,晚上燃灯结彩,烧纸化表,并用黄纸剪成纸人俗称疳娃,悬于各处,家中老少均以香火烧纸人,晚上院中放火,将纸人投入火,全家均从火堆上跨过,谓之'燎疳',表示驱逐瘟疫,柴禾焚化后用扫帚擂打,以火花大小,多少,形状预测是年五谷收成,还有的送到场上。"

 "疳"即疳疾,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过去在古代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之下,农人们便把此病神话了,以为有"疳魔"作祟,就有"疳娃娃"之说,疳娃娃类似瘟神一样,娃娃得疳疾都是由"疳娃娃"所掌控。人们便用纸剪一连串的娃娃,谓之"疳娃娃",象征病魔,将其燃烧视为"送疳",从而达到祛除疳疾或者防止娃娃患疳疾的目的。此外甘肃庆阳有"疳娘娘"崇拜,如送子娘娘一样,"疳娘娘"是掌控着人间孩子得不得疳疾的神。(以上资料摘自网路)

    我的家乡也有燎疳这项民俗。小时候一直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我猜测可能现在还是有很多家乡的人不知道每年腊月二十三参与的这个民俗活动,是哪两个汉字。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题外话,就是家乡的方言中,有一句方言:“聊咋咧”,真正正确的汉字应该是“嫽扎咧”。“嫽”的本意是“美好”,嫽扎咧”的意思就是“好极了”。燎和嫽两个汉字深刻反映出了家乡方言中的古汉语词汇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燎疳

巧合的是,伊朗的民俗中也有类似家乡“燎疳”一样的民俗活动。在伊朗这个节日被称为“Chaharshanbe Suri",字面意思是火红星期三,当地华人俗称为跳火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伊朗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据说其来源要追溯到曾在伊朗广泛流传的古老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俗称的“拜火教”。现在跳火节指的是在伊朗新年前的周三晚上,男女老少会点起一堆堆篝火,口中念念有词地从火上跳过去,希望火能带走厄运和带来好运。中伊两国相同的民俗活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和渊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燎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