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墨经》解析(一)

作者 和富博
《经上》
1、《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
《经上说》“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解析:本条经文,是论述原因与结果的一组对比。“故”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有某种原因,就会必然有这种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即“成”)。这段经文,有两种对比:
(1)、事物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的“因”,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果”。“因”是事物最根本的发展内在动力,是事物变化的前提。事物没有这样的“因”,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果”。因此,所谓的“因”,就是规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此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可能得“豆”;种“豆”也不可能得“瓜”。这种因果关系对比,道理十分明显。这是一层对比意思。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除了需要“瓜种”、“豆种”这个关键的、起决定性的“因”外,还需要土壤、肥料、阳光、水分、温度等等大量其他的“因”。例如“瓜种”“豆种”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土壤,需要什么样的肥料,有没有阳光,水分需要多少,温度需要达到多少,这些因素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合适的土壤、没有足够的肥料,没有充分的阳光,水分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既使有“瓜种”、有“豆种”,也不可能达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目的。
所以,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都是由其内在规律所决定的。这种规律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根本原因和非根本原因等等。墨子把内部的、直接的、根本性的、必然性的原因称为“大故”;将外部的、非根本、间接的、偶然性的原因称为“小故”。并明确指出“大故”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起到“有之必然”的关键作用;而“小故”则是起到“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条件作用。墨子这段话,用现代哲学或逻辑学的话来说,“小故”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而“大故”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这两者都不可缺少。墨子这种划分是十分正确的。
本条经文,要求人们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时侯,要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性原因和非根本性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等等。要通过全面的对比分析,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虽然是客观存在的,而认识这种原因和结果,分清它们各因素之间的对比关系,却是需要人们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观察才能实现的。因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大故”与“小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也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人类为了寻找“原因”和“结果”、大故”与“小故”以及他们的对比关系,自始至终都在努力着,并且也将永远努力下去。近代、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当然,”因“、”果“对比关系以及”因“、”果“各因素之间的对比关系,也曾经被“神化”过。如”因“、”果“报应、”神“的力量等等都是其突出表现。另外,印度的“因明学”也有与此有相似的原理。我们在此不再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