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02月26日

(2024-02-26 19:33:04)
标签:

体育

太极的境界,应做到“松柔、松沉、松随、松放”四步功法:
        一、松柔
      “松柔”是太极拳功法中的要求,是对自身而言,是在运动时使身体进入松柔状态。
要想做到柔,首先要做到身体的放松,松是指肌肉的松开,而肌肉的放松又必须依赖于精神情绪上的放松,使精神情绪配合肢体进入松柔状态,而不是恣意松懈,一点力也不用。身体做到松柔可避免僵滞呆拙现象出现。
       从太极拳的走架来看松柔,要求在运动时做到动作似行云流水,舒缓飘逸,轻柔圆活,连绵不断,这样不但可以使演练者身心合一,融于天地,合于自然,达到物我皆忘、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时也使观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真所谓“形美感目,神美感心”,这是其它运动无法比拟的内修特征。
太极拳的“松柔”无处不在,心灵修炼的仁、义、善是柔,行功时的松、稳、慢、匀、连绵不断是柔; 击技中的“舍已从人、沾连粘随、不丢不顶、随曲就伸”也是柔。松柔做到身上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老前辈讲“有心求柔,无意则刚”,可见,要想求得柔需用心法去求。求刚易得,正如太极推手,多是因对方之力过大、过刚,而已因不能放松柔化,形成内滞外僵,造成相互抗力,比力,大多是力大者胜,力小者败。如果能做到身心松静,使对方之力无处着落,柔之妙法得心应手,方能由背转顺,化败为胜,即可体现出松柔的重要,显示拳论中所讲的“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之精妙,同时,也才能拥有强健快乐的太极人生。
       二、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术重要的功法,是在完成身体松柔的基础上,使体内意气与肢体动作的配合,完成体内意气圈的形成,达到内外相合之要求。达到松沉首先应做到太极的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特别要注重气沉丹田和尾闾中正的身法,这是完成松沉的关键。松沉注重于体内,体内的活动是以神意气来完成的。所以,首先要做到气沉丹田之身法,丹田是稳定重心之源,是存养内气之所在,通过不断地练功存养丹田之气使下腹充实,达到壮实命门培养中和之气的目的,使中合之气壮旺,打通任督二脉,使腰隙内劲大增,对养生与太极技巧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古时前辈将太极叫做“划圈”,又因太极拳是按古代太极拳之理,源以地球、月亮、太阳公转与自转的自然规律,顺乎天地自然之法,根据天地阴阳之道而形成,由无圈(无极)到有圈(太极)而生阴阳。太极拳中的圈是身体行功中,九曲珠(两肘、两肩、一腰、两胯、两膝)同时运动形成的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顺转圈与逆转圈等构成了太极拳的基础功法。故太极拳要求在行功中周身内外,各肢节无不是圈的运动所构成。因而,习练太极拳强调做到内外相合,即是先求四肢九曲珠圈的形成,再配合体内的意气与肢体的协调,使松沉与发放在呼与吸的带动下,完成身体内外圈的协调运作,在呼吸的配合上,在太极拳中“吸”为合,为化,为吸,为沉,为蓄;“呼”为开,为放。
       三、松随:松随是在松柔、松沉的墓础上,进而“摸劲懂劲整劲”的太极功法原理,也是需要学习太极推手时自身对松柔、松沉、松随的体验。
       柔、沉、随都是在松的前提下来完成的,拳论中讲的“不丢不顶、舍己从人、沾连粘随、随曲就伸、引进落空、人刚我柔渭之走”等,都离不开松随的配合。松随是在太极运动中自身的追求,因太极拳在技巧上要求做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因此说这是太极拳的击技核心,是在柔和静的主导下进行的,是“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在太极拳习练中的具体运用。
      如在两人对练和太极推手中,对方用阳来,我必须用阴走,对方用阴走,我必以阳随,这即是松随中的不丢不顶、舍已从人、沾连粘随的体现。寓意是,这只有松随的一面,无法达到使对方失控落空、拔根之效果,必须在松随的过程中配合粘依,才能达到阴阳相济。这是进入懂劲的关键,正如拳论中讲“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由此可见,松沉功法要做到与身体内外圈的协调密切相关,是行拳要秘,有的耸肩恭背练了一辈子拳不知道松沉、劲力。可见没有深入的研习和勤学苦练,是很难进入太极松柔沉丹之门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