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苹果的热情就如同最近去上海的周末往返机票一样疯狂。
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苹果的净利润在iphone和ipad的助推下增长了70%。2010年9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达到了8.15亿,比上年增长16.7%。联通自9月25日开始发售iphone4,一卖即断货。今天早上多家机构热情的预告着一句废话:中国将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成为苹果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iphone4在北京一机难求的情形下,周遭的年幼同事们仍然在组团决定去香港团购。记得小猪的热情起源于三年前,那时候在长沙拥有一台iphone就和你现在购买一张国家歌剧院的《唐璜》周末票一样无人注意。
三年后的今天,过街地道里的摊上都摆上了“二手iphone”的手写广告。
乔布斯成了盖过一切领袖的领袖,今晨消息说奥巴马打算就技术与经济的问题与乔布斯讨论。
突然间,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所谓物极必反。
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苹果粉们疯狂地追捧下,苹果对于其他手机厂商的侵犯性成百上千地扩大。树大招风,粉丝多了,用户质量就将全面下降,一旦产品或者服务稍有闪失,苹果在不远的未来将面临市场危机或者产品危机。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光是从外部市场,苹果出现问题的几率很小。因此,未来危机的出现很有可能是“祸起萧墙”——内部的管理,说得更加透彻,很可能涉及到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在已经开始浮出水面的问题:受到市值暴涨的影响,苹果是加速市场扩张和技术投入,还是分红在即?苹果的产品组合是定位精准,还是铺开份额?
苹果极富个性的管理体制和理念,是否能够适应其即将到来的业界领袖地位?那种不负责任的创新动力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维持供需平衡,利益分配?
资源是有限的,就算你超过中石油的规模了,你将面临的是类似中国市场这样一种无底洞,你面临的是暂时偃旗息鼓但摩拳擦掌的专业竞争对手。
bomb认为,这样层次的产品,这种特点的企业,并不合适目前的这种地位。感觉里它更适合小的受众和最为领先的业界前沿,而不是地铁通道里可以见到仿制品的层次。
如何把控这些问题,bomb个人觉得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很有可能是以一场或大或小的危机作为结束,在这场危机中(极有可能是内部利益关系的破裂导致管理不善,从而体现在产品组合或者是服务上),苹果突然间遭遇全世界来自客户和竞争者的诟病,目前一路追捧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粉丝们倒戈一击。
然后市场冷静了,粉丝减少了,份额退缩了,供需稳定了,苹果终于回到它应该在的位置上了,这个世界清静了。
如何管理这样一个极具危险性的领头地位,对于目前苹果的体制来说,肯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危机可以预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