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病危时约见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小故事》

标签:
杂谈 |













1947年,也就是徐志摩去世的第16年。
林徽因病重时,执意要见张幼仪,细节昭示了她对徐志摩的真实感情。此时的张幼仪恰好在北京参加朋友的婚礼,得到这个消息后,她说不出来的错愕和惊讶。
对张幼仪来说,她一直是知道林徽因的存在的:这个才华横溢、灵动温婉的女子,曾让徐志摩为爱痴狂,不惜逼迫怀有身孕的自己离婚。
那是一段她不愿触及的往事和记忆,但如今林徽因的来信,似乎又轻易将这段记忆铺开,展露在阳光下,让她不得不面对。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无比尴尬的会面,即便两人此生从未有过直接的交集。
她考虑了很久,有些不太想去;可犹豫过后,她还是选择了赴约,并带上了儿子和孙子。
出于女性的心理,她也想看看:那个让徐志摩抛妻弃子、也要追求的才女,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来医院的路上,张幼仪幻想了无数遍两人谈话的场景。
可真正见到林徽因后,她却有些自责自己的防备和警惕;因为此时的林徽因,已经处于病重状态,甚至连起身和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尴尬的见面;其中三个细节,也值得留意。
首先,当张幼仪来到医院,见到被病痛折磨的林徽因后,本就不善言谈的张幼仪,不知要说些什么,便默默的望着她;而面色苍白的林徽因,也给予了沉默的回应,微笑着望向站在门口的张幼仪,也是怔怔无言。
后来,在《小脚与西服》里,张幼仪在描述这次会面时说:“见面的时候,她只是望着我们,头转到这边、又转到那边。她也仔细地瞧了瞧我,我不晓得她想看什么,也许是看我人长得丑又不会笑。”
其次,在生疏的交谈中,张幼仪明显注意到:躺在病床上的林徽因,不时打量自己的儿子阿欢,那双弥漫着雾气的眼睛中,似乎带着对往事的追寻与眷恋。
因为林徽因身体的缘故,那场见面的谈话时间很短;恰是因为短暂,张幼仪能在时隔多年的回忆中,清晰记得当日的场景。
“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这是缠绵病榻的林徽因,对张幼仪说的第1句话;也是这句话,让张幼仪终生难忘。
此时的张幼仪才知道:对于当初的离婚事件,林徽因一直怀有着歉意;预感自己时日无多的她,想得到些谅解,更想了却多年的心事。
张幼仪能够赴约,本质上也表明了一个释怀的态度;即便张幼仪在这场见面中,始终是寡言沉默的,但她的出现也让林徽因放下了心结。
或许是多年的愧疚感,终于得到了救赎;本已经病危的林徽因,奇迹般好转起来;直到8年后,才再次因病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突如其来的歉意,让张幼仪五味杂陈,也有些说不出的迷惑。
她曾在晚年感叹:
“我想她当初之所以想见我,是因为她爱徐志摩,想看看他的孩子。尽管她嫁给了梁思成,她还是爱着徐志摩。但如果她爱徐志摩的话,为什么她在他离婚以后,还任由他晃来晃去?那是爱吗?”
也许: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迷惑。
就如世人无法理解徐志摩的疯狂般,张幼仪也无法理解林徽因的种种选择。
如果爱徐志摩的话,为何当时不能坚定的在一起?
如果不爱徐志摩的话,又为何与他若即若离,彼此始终有着剪不断的纠缠。
也或许吧:兜转在这场爱情游戏中,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因而获得自由,遭遇伤害,留下遗憾…
就有很多人对林徽因的评价:
她不是不爱,而是爱的太过理智和克制,以至于这段感情,有了太多冰凉无情的利弊抉择。
林徽因离去,留给这个世界的不该只是那些以讹传讹的花边绯闻,真正值得人们再次阅读的,是她的才情、她的事业、她的生命力,包括她真实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