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有趣的诗,治愈所有不开心》

标签:
杂谈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海徜徉,星光闪耀。
一个叫张打油的无名之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望着自己家门口的皑皑白雪,突然诗兴大发,吟了一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此诗一出,天下哗然,所听之人,无不叫绝。
从此,中国的诗词版图上,有了一个新的诗体,叫“打油诗”。






又是一年大雪纷飞,被称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初到扬州,穷困潦倒,只能暂住焦山别峰庵。
这天,他冒着风雪前往小玲龙山拜访好友,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
他们见郑板桥身着
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 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诗一首。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众人哈哈大笑,到了第四句,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在坐之人无不惊叹。





清代乾隆皇帝效仿《咏雪》也吟诗一首,叫做“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也是乾隆近三万首诗里,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据说,这首诗,乾隆只写了前面两句,后面两句是当时的大学士纪晓岚所补。
摘录于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