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流是怎样形成的?

(2015-04-26 16:45:51)
标签:

超流

水往上流

液氦

原理

分类: 物理新视点

  超流形成原理

                                       晏成和

在平常,我们习惯了水往下流。当温度极低时(2K),液氦能从容器壁向上爬出瓶口;能够从玻璃管中向上喷出,形成液氦喷泉,这种现象被称为超流。

[实验]  超流是极低温下物质表现出的有趣现象。随着人们制备低温技术的提高,所能达到的低温接近0 K。在2.19K时,液氦奇特、超常理的现象发生:液氦能沿着容器的壁向上爬,爬出瓶口向外流;在液氦中插一支很细的玻璃管,液氦立即沿着玻璃管向上喷出,形成液氦喷泉。人们把液氦这种异常的流动现象叫做超流。

超流震惊了科学界,“这怎么可能!地球的的引力消失了,”“会不会弄错?”然而可以N次重复的事实摆在那里,实在是叫科学界兴奋,又大伤脑筋。

      超流是怎样形成的?温度在5K以下,所有的物体都是固态,为什么只有氦是液态?这也是当代科学界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超流给物理学者出了一道难题,水往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常识,地球的引力从来都是存在的,是向下指向地心的。它怎么能向上流、往上喷?不少的学者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提出了各种假说,作了非常复杂的计算,但是终难自圆其说。

有的说在极低的温度之下,形成了引力屏蔽,可是刚向上喷出的液氦立即就落了下来。有的说在极低的温度之下,液氦的粘滞力降低(这是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之间产生斥力,推着液氦向上爬。可是液氦的粘滞力再低,也仍是存在内聚力的液体,如果原子之间产生斥力那就会形成氦气,向上爬着的液氦,可仍然是液体。还有更多的假说都不成立,就不再列举。

对于超流,有文献解释是:在极低温度条件下,液氮发生了特殊的相变,完全失去粘滞性。在此,不打算批驳特殊相变等离奇的低温理论,深信大自然物质的本源是系统、连贯的,不可能在低温就另外造就特殊机理,也不须建立专门的理论。低温下的氦虽然呈现特殊,其根源仍然是质子、电子,一脉相承,还是遵循自然的提示,以核外电子规律运动的去探讨超流的物理机理。

  超流并不神秘,我们还是以核外电子的运转速率随着温度变化,温度高——核外电子速率高;温度低——核外电子速率降低,来解答超流原理。

超流的本真是核外电子的规律运动,是电子规律运动的自然效应。大自然总是遵循简单原则,超流现象的原理并不复杂,超流其实也是液氦的核外电子的规律运动的结果:

在此,有必要回顾之前文章所讨论的,核外价电子运转所伴生的力与物质相态之间的关系。或请看附后的“参考阅读”。   

氦是惰性元素,常温下两个价电子绕着一个核心呈球状包围,高速旋转,形成稳定的单原子气体。在极低的温度下,核外电子转速降低,线路也由球状包围旋转降低为立交运转,电子运转的价磁力显现出来,使原子相互吸引靠近,形成了液氦。

进一步降低温度,氦的两个价电子的运转速率继续降低,不能满足核心对电子的需求;所覆盖的范围如同原子核心的一条腰带,而原子仅有两个电子,两头的大部分表面得不到电子的覆盖,完全不能满足核心各面对电子的需求。而盛装液氦的容器(玻璃或金属罐)物质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较多。于是渴求电子的氦原子就附到容器壁上,让得不到电子的覆盖的表面去靠近那里的运转着的电子,以满足核心各面对电子的需求。

容器表面的核外电子都是有固定的归属的,氦核得不到容器的核外电子,自身的电子又少又慢,于是许多氦原子都只有往容器壁上贴,拥挤着沿着容器壁向上靠,下面挤满了就向上爬附,于是就形成了液氦沿着容器的壁向上爬,爬出瓶口向外流,形成了所谓的超流。

在液氦瓶中插一支很细的玻璃管,许多氦原子都立即往玻璃管壁上靠去,液氦都沿玻璃管向上挤,向上运动的惯性,形成液氦喷泉。

温度进一步降低,液氦核外电子速率更慢,伴生的电磁力更小,液态物质的粘滞力是由内聚力——电磁力所提供的,电磁力小了,液氦的粘滞性就降低。虽然粘滞性小了,但氦核对电子流过身边的需求不减,超流频频发生。

可见超流的形成,不是什么特殊相变,也不是“引力屏蔽”。超流是液氦的核外电子随温度规律运动的又一例证。

 

一般固体物质的价和电子是围绕两个核心形成椭圆轨道、作长路径平面运转,电磁力稳定,路径内围着较大椭圆面积,而椭圆之间的间距小,低温下能够形成稳定固体。

所有物质在5 K以下都凝结成固体,只有液氦到极冷,接近0 K还是液态。这是因为:在极低的温度下,惰性元素氦的两个电子由立交运转进入平面运转,如果核外电子运转平面平行,伴生稳定的电磁力相互吸引,氦有可能形成固体,然而氦原子的特殊构成,使其内部电磁力却难以稳定、固体不能建立。

极低的温度下,氦两个电子是绕着单个原子核在平面运转,运转路径短、而且是圆轨道,所围平面小,路径内所围面积与原子高度之比不到一般物质的一半,所以不稳定;温度低价电子转速缓慢,电磁力弱小,所以粘滞性降低;氦原子没有内层电子,两个电子运转在腰部、上下两头没有电子覆盖,原子核易于侧过身,让相邻电子从空着的面的流过,以满足核心各面对电子的需求,经常这样侧转,导致电磁力方向散乱。所以氦原子形成不了电磁力的方向稳定的固体,只能维持氦的液体状态。

以上三条决定了液氦,就算是达到0 K,氦元素仍然是液态。

2015-4-23

 参考阅读:

 热的本质是什么——热学百年迷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1e73c0102v67k.html


  相变原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1e73c0100c8ll.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