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银行股改被否,其中投否定票(或者说是弃权票,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不那么张扬而已)的以机构为主,而且其中在发展银行宣布股改后进入的机构选择否定的也存在。深圳发展银行行长将之定义为投机。
呵呵,果真是投机吗?或许说得更清楚点,是因为机构的博弈在深圳发展银行股改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试问一句,发展银行股改被否,开盘后股价是否下跌?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作为机构资金,股价下跌是如此清晰地可以预期,为何不选择以脚投票立马走人呢?投机是肯定的,但机构投机难道没有一点可以值得投机的理由吗?
再接着围绕股改失败继续询问下去,股价下跌后,机构应该做什么?如果不做什么,坐等价格重新上涨?好象不是机构的做法。那么股价下跌后,是否在低位进行吸纳呢?呵呵,这就是关键了。
如果是吸纳,那么目的是什么?投机在这个时候就表现出逐利性来了,买进是为了卖出。
深圳发展银行后市必定有重大题材隐藏,而此题材是个利好,而且非常有利于股价的炒作,或许更直接一点,更加有利于新接盘者直接控制深圳发展银行。
兵者,诡道也,深圳发展银行如此变化,难道机构良心发现,主动站出来为流通股股东争取应得的利益?答案是否定的,这从中国股市来说,尚未有先例呢,这不是机构良心如何,而是由资本的特点决定的。
既然如此,否定的机构期望后市回报些什么呢?
再继续问一个问题,机构为什么在这一次股改中选择了站在同一战壕呢?机构其实是和散户资金性质是一样的,协同作战不是不可能,但完全一致很难,此次较为一致的背后,是否另有一只更大的力量在无形之中协调各机构呢?新桥只是一个策略投资者,这全世界都知道,什么纽曼专业化管理?他只是一枚棋子。但新桥在政府的一定影响力是可以肯定的,否则也拿不下深圳发展银行的控股权,但股改结果依然如此诡异?既然如此,那么这个背后的无形之手,是否牵涉到地方利益呢?难道有地方政府在背后有非常微妙的暧昧?
嘿嘿,难说的很哪。
思考问题是有目的的,以深圳发展银行这么一个质地非常差的银行来说,只是拿出来说明,现在的银行股存在重大投机投资的机会。深圳发展银行股价高高在上,一季度业绩的增长也主要以拨备调节为主(就是坏账准备人为调节)。那么其他发展迅猛的银行呢?民生银行此次增资,基本上由原股东投资,老刘的董事之位没有了,更加有利于对银行影响力的下降,大家是踊跃报名增资,除了看好民生银行的未来外,应该是别无他念,投机的因素或许存在,但这样的投机至少也得象张宏伟(东方集团董事长)一样能够获取超级利益才更加值得吧?
(吃饭回来继续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