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注A股的低估值,高成长企业
标签:
转载 |
http://s6/middle/6464b501x9ddd4dfc0bd5&690
2011年A股开市刚满两个月,上市公司就已向资本市场“开口”要钱4588.9亿元(其中已实施1076亿元和预案2983.69亿元),而去年同期的融资额尚不足这一数额的一半。另一方面,Wind统计显示,2010年度未实施、还处于有效期内的存量定增拟募集资金达到7230.361亿元。预计相当一部分再融资预案将在2011年实施。这意味着今年A股市场似乎又要上演一出融资盛筵了。
不过并非都是坏事,观察2010年与2011年的股票市场,有个显著的变化,就是2011年的市场遇利空不跌,遇利好能涨。在2010年的市场,普通量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出,楼价稳如泰山,地产股已一泻千里,而且沾边不沾边的其他股票也跟着泄。而2011年,据观察应该是史无前例,或者寰宇最严厉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出台,A股市场地产股未大跌,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很多股票和板块开始躁动。看似简单的一跌一涨,反映出大资金对市场的预期在改变。
但是目前,从总体估值水平和不同板块的估值结构看,A股不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尽管中短期流动性存在收紧的预期,长期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很难再现以往的高增速,但任何资产的供求都能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达成均衡。通过全部A股PE的倒数和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和5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比较,不难发现,目前A股隐含的收益率是相对有吸引力的。
优质股票被低估的周期将越来越短。在社会财富基数已今非昔比的今天,在国内投资渠道依然十分狭窄的背景下,优质股票固有的投资属性将日渐彰显。优质股票将和前十年的房产一样作为国民财富的仓库,其价格被大幅低估的时间周期将越来越短。
投资同时具备静态低估和成长超预期这两个条件的公司将获取超额收益,上佳的投资机会出现在“点”上而不在“面”上。在2001年启动的以外需为引擎的经济周期中,那些在当时盈利高速增长的优质企业,由于一开始市场对其未有成长或高成长预期,其估值水平是相当低的,投资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者获取了远远超越指数的回报。
如果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已经悄然启动,而市场对此尚未有充分预期,那我们是否在现在就应该布局那些直接或间接受益于强劲内需增长、有核心竞争力而静态估值又很低的优质企业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