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本帮助你将金融业纳入能力圈的好书

(2011-03-01 14:48:05)
标签:

转载

分类: 银行业

一本帮助你将金融业纳入能力圈的好书

——评《金融长尾战略》

(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第7期)

 

对投资者而言,金融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不久前,巴菲特为自己挑选了一位接班人——托德·康布斯。康布斯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有一种观点认为康布斯专注于投资金融行业,且业绩斐然,用价值投资的术语来说,金融业在他的能力圈范围内。与此同时,金融业在很多国家都是市值最大的行业,伯克希尔资金规模庞大,掌管其投资业务必须对金融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超常的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康布斯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然而,投资者不可能都像康布斯一样有过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其实,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在保险公司工作过,但他对保险行业的了解无人能比,他只是善于学习而已。如果您也想将金融业纳入自己的能力圈, 杜丽虹博士和姜昧军先生的新著《金融长尾战略——金融创新的长尾风险与后全能银行时代》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这本书从对次贷危机的回顾开始,阐述了金融创新时代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以及金融创新时代的产融战略。书中有大量的案例和扎实的分析,主要观点令人信服。

本书的特色在于对风险的认识。作者认为,“金融创新本身就意味着风险,而且是那种平常看上去很安全,但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所以一旦爆发就会导致巨额损失的风险,我们将这种风险称为‘长尾’风险。”与长尾风险相对的是“短尾风险”,即发生频率高,但每次损失有限,从而可以对总体损失进行相对准确估量的风险。

从书名来看,作者显然认为对长尾风险的防范更为重要,这与巴菲特的观点一致。巴菲特曾经这样说,“我们需要天生就能识别和避免严重风险的人。我把它们用斜体标了出来‘包括以前从未出现的风险’。我的意思是说隐藏在投资策略中的某些风险不能被现在金融机构通常使用的模型识别出来。”

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上银行股一直是投资者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银行股被极度低估,也有人认为其股价尚未完全反映风险。我发现,多数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房地产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上,分析如果短期内房价下跌一定幅度银行当年的利润会怎样。这种分析当然是必需的,但还不够。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必须用长期视野来看问题,银行股的估值也是如此。很多重仓银行股的投资者当初买入时可能没有想到银行股会低迷这么长时间,然而这又不足为奇,毕竟按格雷厄姆的名言,市场只有从长期来看才是称重器。因此,关注银行股的长期前景,关注其未来发展战略,关注其对待风险的基本态度,对投资者而言是必修的功课。

本书的作者是以长期视野来看待银行业风险的,“中国金融机构的长尾风险更大……信用卡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也面临同样问题,从中国台湾地区到韩国都出现过信用卡的泡沫和危机,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国也难以逃脱这些危机,只是风险的积累需要时间——从新兴市场看,信用卡泡沫的积累至少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中国地域更广,积累所需的时间可能更长,但无论怎样,在上述风险充分释放前,再低的违约率也不能反映真实的风险。”

可贵的是,作者不仅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现代金融集团业务构建需要遵循三项原则,即风险隔离、资本独立和有限协同;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在于精准的定位,大胆地摒弃传统的大而全的业务模式,从金融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入手,聚拢行业资源、成就“金融新贵”……

其实,不仅是投资者,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读此书更会开卷有益。不久前,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了这样的话:“前述股份行高管称,银行摆脱再融资魔咒实施转型亦有相当难度。在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可轻松获取丰厚利差收入,没有动力转型去做费时费力的中间业务;部分银行希图增加中间业务收费项目,还遭遇了公众的抵制而不了了之。”将发展中间业务直接理解成为增加收费,这样的银行高管或许还不在少数,该充充电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