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枯荣:利率市场化问题

(2011-02-17 09:45:43)
标签:

杂谈

利率市场化问题

作者:枯荣

1、此次传闻的项目主要针对保险公司和其他通常有固定的银行大额存款的大型公司。其实这是大额定期存款协议化的进一步。在1999年就已经开放了对保险、社保等机构大额长期协议存款利率。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2、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贷款,后存款,总之是一个漫长的尝试过程。利率市场化的尝试已经10多年了。但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3、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削弱银行息差。但会逼迫银行加强对风险定价的能力,另外,存款中,企业存款占比过大的银行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大型企业存款占比较多的银行。最终,只有那些零售存款占比较多,成本较低,零售贷款或者是中小企业贷款战略占优的银行才能脱颖而出。利率保护的结果,其实就是削弱了银行风险定价的能力,使得国有银行构筑高高在上的壁垒,不利于银行业的优胜劣汰。
4、对于零售存款占比很高的零售战略导向的银行,即便市场化,对银行成本的压力也不是太大。例如招行,5年期零售定期存款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超过50%的存款都是活期形式,这还不包括以理财产品、第三方监管资金形式存在的资金。在理财意识高涨的时代里,加上通胀的压力,很少有老百姓存款是采用长期(超过5年)的形式。加上银行的忽悠,各种投资、理财通路的诱惑,随时都是以产品/投资-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在的。
 
利率市场化如何解决硬约束和软约束下不同背景银行的公平竞争问题,如何解决竞争下的退出问题,这些都值得探讨,但我不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可以快速实现的目标。至少5年内,我们还看不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可能。
 
另外,利率市场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银行业的竞争向高风险领域扩展,银行业的最大风险,并不在于利率市场化,而在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如果一国经济发展达到极致,而在在此之前,银行又度过了很长时期的好时光,对风险控制放松,监管松懈,金融创新过度(例如美国次贷、印度的小额贷款),银行公司在利润驱动下的扩张过度,若此后赶上经济的较长期下滑,那么银行业将是一场噩梦。这一点,从90年的日本、92年后的台湾、98年后的韩国都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地区在此之前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均GDP或收入都达到或超过世界较发达地区水平,由于自身经济发展限制(经济容纳有限),进入经济拐点。而伴随的,通常都是资产严重泡沫,银行介入过深(例如日本银行当年对于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介入程度),泡沫破灭加上经济拐点,导致与国民经济关系紧密地银行业普遍遭受重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