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娜——“非典型”中国人

(2011-01-28 11:26:19)
标签:

杂谈

李娜——“非典型”中国人
  喜欢李娜的几点理由?有球迷这么说——1.打球具有进攻性、侵略性,与中国人柔韧性强而力量弱不同;2.不给领导面子。北京奥运会时对不文明观众怒斥,不顾国家领导也在现场看球,尊重体育精神;3.对钱的态度鲜明。坦承最想挣钱,同时又曾捐出150万给灾区,亲自送去,不诈捐……
 
李娜曾倒追老公怒斥媒体 问题女孩变下一站天后

    1月27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金花娜迎战现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美少女沃兹尼亚奇。最终李娜实现神奇大逆转,以3-6、7-5、6-3取胜,创造了亚洲女选手征战大满贯单打最佳成绩。  

 

    如果在周六的澳网女单决赛中战胜克里斯特尔斯,李娜将成为第一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中国球员,成为实至名归的天后级人物。现在,她距离天后还有一站的距离。如果时光倒回10年,谁也猜不到李娜的今天会如此绚烂夺目,因为那个时候的她是一个问题女孩。 


    早恋+倒追姜山

    李娜今年在澳网的成功殊为不易,外教托马斯转投莎拉波娃,自己的老公姜山无奈之下临时升级为教练。没想到,“夫妻档”成就了李娜最辉煌的战绩。李娜现在如日中天,姜山则是她背后默默付出的男人。不过,在两人谈恋爱的时候,却是李娜倒追姜山。而且,李娜当时在队中还是早恋的坏典型。

    同是湖北网球队的李娜和姜山早在1995年就已相识。当时姜山是中国网球青年队的主力,而李娜还是湖北队二线的小队员。在湖北队,两人一起配对搭档混双。那时,李娜将姜山视为自己的偶像。相处久了之后,李娜逐渐爱上了姜山,当时她才十五六岁。有一年的情人节,李娜送给了姜山一盒巧克力,两个年轻人从此坠入爱河。

    虽然多次在赛场怒吼姜山,但李娜对姜山的爱却是深沉的。网球带给了李娜物质和名誉,但这些在这个性格直率的武汉女孩眼里算不上什么,“我想说网球给我带来了姜山,其他的都不是那么重要。”

    与媒体成为敌人

    李娜一步步逼近自己的大满贯冠军梦想,但她却与媒体、球迷渐行渐远。一切都是因为李娜特立独行的个性,直率的她很容易得罪他人。

    有一次在国内参加比赛,有记者问她这几年是如何提升体能状况的。对这一再普通不过的问题,李娜却不高兴地回了一句:“你直接说我大腿变粗了不就完了么?”这让记者一头雾水。最让李娜反感的记者提问是有关她的心理问题。有一次某记者给她发邮件采访,让她谈谈心理问题。看到问题后,李娜相当不爽,她在心头嘀咕:“你心理才有问题呢。”

    对于湖北的家乡媒体,李娜也没有好脸色。去年广州亚运会,湖北记者数次采访李娜未果。即使有记者拦住她,用武汉话表明身份,李娜也只说一句,“我不接受采访。”此外,李娜还多次不配合湖北记者的采访要求,这也让当地媒体极为恼火,认为是李娜翅膀硬了,在耍大牌。


李娜要先养活自己再做慈善
2010-10-10 11:51:00 来源: 宁波晚报(宁波)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如果能去总决赛,我会在晚宴上穿旗袍。”“有时候也遗憾,7年前没有生小孩。”“办网校和做主妇,两个理想不冲突。”昨天下午中网半决赛以两个3:6完败于俄罗斯名将兹沃娜列娃,李娜没有因为失利影响心情,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从慈善到育儿,娜姐很坦率。

“娜”些钱 先养活自己

此次将中网参赛奖金捐出,是李娜继马德里站比赛之后又一次“捐奖金”的善举。“除去一部分捐给玉树,我还会把奖金捐给儿童基金会。希望捐款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我现在没有精力自己做,所以会捐钱给基金会帮我做。”对于是否会有长久的慈善计划,李娜笑着说,“我还是要先养活自己呀,看看每年的奖金情况,再看能怎样去帮助别人。”

李娜笑着说,“我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答应了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大家。”李娜称暂时不会成立个人基金会,“我现在不想消耗太多的精力,而且等我退役了,没准就没人关注我了。”

“娜”些事 常挨教练骂

除了慈善,李娜还准备办自己的网球学校。她说起自己21岁退役时的经历说,当年自己经常挨教练骂,以至于失去了打网球的信心。“9年中,成绩在提高,但心理有阴影。她(主管教练余丽桥)不是一个喜欢表扬队员的教练,9年来我从未受到一次表扬。”她希望在自己的网球学校里,孩子们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希望他们能有丰富的生活。

如今李娜说来说去,话语中始终离不开孩子,她继续“爆料”称自己后悔当年退役时没有生宝宝。不然,孩子应该有7岁大了。“我要带孩子去孤儿院等地方和其他孩子多沟通,不要‘圈养’,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圈养’性格会变扭曲。”

“娜”些话 与记者斗嘴

在普遍缺乏个性的中国体坛,28岁的李娜绝对是运动员中的另类,心直口快是她的标签,“强势”也成了人们形容她的频率最高的词汇。


李娜在2002年突然退役,原因是与国家队教练与管理者的矛盾让她无法忍受。尽管在2004年初复出,李娜的个性依旧没改。她代表国家队参赛,又多次炮轰国家队的做派;她与初恋对象姜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却又多次在公开场合给对方难堪。去年温网第三轮,看台上的姜山提醒李娜不要着急,李娜毫不留情地回了句“给我闭嘴”。比赛中途被“骂”离场,这是姜山作为丈夫的义务之一。

与记者们打嘴仗,则又是李娜的家常便饭。本次中网的第一场发布会,李娜就显得很不高兴:“没有机会进总决赛名单?谁说的?”闯进八强后,有人说湖北网球队正在培养新人,李娜马上强硬回应:“我才28岁,还没走下坡路,你想听到我说什么?”直到昨晚结束了比赛,李娜仍在跟媒体较真:“我在中网的奖金有100万?你是怎么算的?”(

 

李娜式幽默感染世界


李娜的幽默逗乐了所有人,看台上的丈夫姜山(左上图)也咧嘴直笑。                     
 

    看李娜打球总是很开心。她成绩棒,屡屡创造纪录;她不保守,球风进取犀利;她还很幽默,每次赛后采访,总能笑爆全场。
   
    昨日午间,墨尔本艳阳高照,中国一姐笑靥如花。
   
    澳网女单半决赛逆转击败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兹尼亚奇,娜姐心情有如南半球的阳光。她是第一位杀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亚洲选手,世界为之震惊,而她在罗德·拉沃尔球场边留下的风趣话,更是让所有人开怀。
   
开局不利都是呼噜惹祸
   
    昨日首盘,娜姐一上来就被沃兹尼亚奇打了个3比6,耗时不到半小时,与其随后表现判若两人。
   
    怎么会这样?李娜的答案是:都是丈夫惹的祸。“打半决赛,当然会有些紧张。但你知道吗?我昨晚完全没有睡好。我丈夫睡得死死的,直打呼噜,害得我每个小时都会醒来一下。”
   
    娜姐将丢掉首盘的“罪过”,一股脑儿推到丈夫兼教练的姜山身上。看台上,憨厚的姜山涨红了脸,呵呵直乐。
   
    姜山没预料到,现场主持人下一句话会让他汗流满面。她说,今天的胜利也许是份非常好的贺礼,“因为我们刚刚知道,今天是你们的结婚纪念日。”
   
    李娜犹豫,姜山惶恐。呼噜搅了爱妻清梦,丢了首盘,罪责已然不小,再忘了结婚纪念日,岂非“罪上加罪”?
   
    “今天?结婚纪念日?谁说的?”李娜一连三个问句,满脸茫然地望着姜山,显然并不确定。姜山也在迷糊,抓抓头皮,看来也在记忆中追索。
   
    主持人说,是从媒体上看到的。这对夫妇缓了口气。李娜反问道:“我怎么记得是在29日?”那天,恰是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的澳网争冠日。
   
    主持人很难好奇,是什么让李娜在睡意绵绵、比分落后的窘境中逆转比赛?李娜回答得很直接:“为奖金而战啊!”回答坦率,让直来直去的澳洲人爆出阵阵掌声。
   
坚持到底再去尽情刷卡
   
    李娜从不讳言“钱”,管他是阿堵物,还是孔方兄。
   
    这两周,李娜夫妇有关信用卡的话题已成为本届澳网的经典语录。每当赢球后,记者、主持人总要关切地问一句,啥时可以痛快刷卡?这时,娜姐总会指着空空如也的家属席,一脸无辜地诉苦:“你看,我一说,他人就走了,找都找不到。”
   
    李娜寻夫,就是希望他能陪自己逛逛街。“每次我一说逛街,他就默默走开,完全逃避我的话题。”控诉起姜山的“抠门”,李娜毫不嘴软。中国一姐坦言,家里的财权在姜山手中,这让娜姐“血拼”起来很不痛快,“虽然我也有(信用卡),但电话联系号码是他的,所以我一刷他就知道。”
   
    沦为“夫管严”,可李娜甘之如饴。她对姜山的依赖是全方位的,“侦察敌情?那是姜山的事儿!我躺着看电视就行了!”她把摸清对手的工作交给丈夫。在李娜眼中,自己和丈夫分工明确,她只要认真打球。摸敌情、找饭馆、付账单等,统统都是姜山的本职。丈夫还有一项义务:当爱妻打出好成绩时,要爽快地掏出信用卡。这时,一句“随便刷”,可比“我爱你”要实惠得多。
   
    “我还要再等等,等到打完决赛。”在昨日的赛场上,当被问及何时方能刷卡时,李娜给出了终极答案:坚持到底,笑到最后。
   
    “29岁的李娜已经成为墨尔本的宠儿。她敢于在赛场自爆家事,英语虽不太流畅,却反应迅速,机智幽默。”美联社评论,李娜是一个“非典型”中国人,少了分内敛含蓄,多了分直爽洒脱。
   
    娜姐打球很快乐,她也把这份快乐感染给所有人。
    
李娜:现在我为我自己打球
FT中文网

在打入周六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并由此成为中国最成功网球运动员之前,李娜就已因她的纹身而在中国名声大噪。

她文在胸上的一小朵穿心玫瑰也许在女子网球巡回赛上算不上扎眼,但在文身并不普遍的中国,这却是十足的张扬个性。以前,李娜还会用胶带把文身遮起来,但现在再也不用费这个麻烦了。

李娜在今年首项大满贯赛事中的表现,已引起人们对她另一种反叛行为的关注,而这种行为可能对中国体育的未来产生更重大的影响:两年前,李娜等四名女网运动员脱离了中国僵化的体育体制,获准自主经营职业。

“年轻时,教练和领导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李娜表示。“现在我为自己打球。”

有关中国体育体制未来的争论,象征着中国社会追求张扬个性的年青一代与目前仍盛行的家长式作风之间一种更普遍的矛盾。

“我们的领导也好,媒体也好,都喜欢那种听话的、没性格的、八面玲珑的、温良恭简让的人,而李娜显然不是,”诗人赵丽华在微博中如此表示。“(我)喜欢她的随性……喜欢她的一意孤行和独孤求败。”

中国的苏联式体育体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达到了顶峰——主办国在金牌榜上位居榜首。有前途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被挑选出来,去接受全日制训练。教练控制着运动员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几点起床到打什么比赛,而运动员赢得的奖金有一半以上被上层领导拿走了。

但自从2002年姚明赴美国打球以来,这一体制就一直面临着压力。不仅一些高奖金项目的运动员想留存更多的奖金收入,而且在一些运动中,遵循当前体制的结果只会令人失望。

当姚明刚到美国打球时,教练让他用扣篮来震慑对手。“他当时非常不情愿,因为扣篮被当作一种个人主义,在中国是不被认可的,”布鲁克•拉尔默(Brook Larmer)这样表示。拉尔默曾撰写过一本讲述姚明的书。后来,姚明每次拒绝扣篮后,教练就让他的队友在场内跑圈,他终于妥协了。

李娜承认,如果没有领导们的压力,她年轻时不会去打网球。但她也曾因为对中国僵化的体制不抱幻想,而告别体坛两年。

2008年,当她和另外三名顶级球员获准脱离体制、并可留存逾90%的奖金收入时,体制内的批评声音四起,尤其是一开始她们的成绩都不甚理想。

高级体育官员蔡振华当时曾表示:“从目前来看,金花们单飞之后的表现并不理想。至少我个人认为,单飞目前不适合继续推广。”

但在今年在澳网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之前,李娜去年就和队友郑洁用双双杀入澳网半决赛回敬了批评者。她们的成功还导致中国人——尤其是富裕的都市人——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急剧升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