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论格力
(2010-12-30 09:58: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格力电器 |
第六章 控制
【案例6.1】格力做成中国空调老大
格力耗时8年与春兰争夺业界第一,终于在1997年分出胜负,1998年格力至8月底出售150万台,产销量、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比1997年增长30%,格力却以广告宣传、低调著称,对于格力获胜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报记者深入格力集团发现:除了专业化经营,科学营销网络,最重要的是格力的质量控制体系。
筛选工厂对格力的质量控制起了很大作用,也为格力在1996年扩大规模,获得空调界第一,打下基础。目前格力空调在社会上保有量已达600万台。如果一旦1%出问题,其维修量是其它厂家3倍多,而筛选工厂正可以保证格力在质量得到严格控制条件下,迅速轻松地扩大规模。筛选工厂成为格力法宝,记者要求进入该厂参观,被以“商业机密”理由拒绝。
在格力管理分工非常明确,董明珠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另一副总经理冯先生负责生产。而朱江洪亲自负责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格力认为质量控制,不仅包括产品品质的稳定还要包括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控制。格力新产品开发以“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生产一代”为标准,当年在与春兰争夺市场时,格力就以面目变化多,新产品开发著称。1994年格力彻底解决了空调噪音问题,现在格力不仅有彩色空调,还有移动式分体空调等300个新品种,主抓质量与开发的朱江洪认为格力只做空调,而且目前是空调行业唯一的专业厂,没有退路可言,逼得格力只有在空调技术开发上下功夫,今后10年市场才有保证,正是专业化的劣势促成了专业化的优势。朱江洪谈空调不仅滔滔不绝几个小时,有“疯魔”状态,而且是空调业中最懂技术的厂长。鲜为人知的是格力1/3的技术专利是朱江洪发明。诸如格力灯箱式空调的专利来源于朱江洪的灵机一动。朱江洪最大的特色是好动,往往是单独一个人拎着一个包就出发,坐在飞机经济舱内在全国考察产品、市场。全然不像每年上交2亿利税的公司老总,对空调产品质量与反馈一清二楚,在日本考察的10天,朱江洪7天泡在日本厂车间,3天在日本市场。格力已投资2个亿兴建科技大楼,其中模拟环境实验室将有助于解决空调零下20度开机运作问题,一旦解决,格力可望在东北市场加长空调使用时间,从而促进销售。格力在市场宣传方面从无炒作新闻之类的想法,连其广告语也是平淡无奇“好空调、格力造。”格力认为一个好企业不可能像一个事件或一个策划来发展、来渲染,只能在每个管理细节中下功夫。格力在广告投入上远远低于海尔和春兰,1998年中央台招标,董明珠给自己定下了1000万/季度的界限,超过不做,结果只拿了一个季度的小标,在地方媒体中,格力只对地方报纸感兴趣,而海尔则是多方位多种媒体同时投入。
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