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城众多的古堡民居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当属郭峪古城、皇城相府和砥洎城,都分布在沁河流域。
皇城相府,内城建于明代,外城建于清代,号称“双城古堡”。内城外城,九门九关;拦云隔燕,固若金汤。皇城古堡群从上到下院院相通。125间藏兵洞,依山就势层层递进,皇城相府当中最高大的建筑河山楼在1632年修建,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竣工。
郭峪古城的豫楼修建时间晚于河山楼。在空间上,豫楼比河山楼要大,在设计上也更趋于人性化。豫楼里还安装了炉灶等一些生活设施,而且通往外界的地道也宽阔了许多。
从远处眺望郭峪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外这片褐色的城墙,城墙的背后同样有藏兵洞。这里的藏兵洞与众不同,走廊式和串珠式的兵道相得益彰,显示出它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砥洎城因洎水得名,城池三面环水是防御的天然屏障。砥洎城御敌的规划、建构层次由外向内大体分护城河——城墙——街巷——宅院四级呈水平展开。其中砥洎城最显眼的建筑是它的坩埚城墙。城墙外侧包以青砖,内侧可清晰地看到坩埚与石条混砌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坩埚就像“蜂窝墙”。
古城堡军事防御特色突出,并且规模宏大,民居众多。皇城相府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郭峪古城至今保存较好的宅院有40处、房屋1100间;砥洎城城内面积约三万七千平方米,共分为十个街坊,大大小小的民居星罗棋布。
这些城堡建筑倾注着很多人文情感。城堡内,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迤交错,或用过街楼串联,或有地下甬道连接。楼上楼下,房里屋外铺就了一张网络迷宫。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可防可守,可居可游的理性思维,与山西晋中一带的晋商大院相比,沁河古堡封闭的建筑风格更显高官的胸襟气度,大开大合,是当是时山西沁河流域富庶人家的独特历史见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