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乡记:东哄哄村

(2014-10-16 17:25:58)
标签:

乡村

农村发展

分类: 乡行漫记
    车出董封乡政府,一路向西,在弯曲的盘山公路中行约20公里,远远可见一座俊秀的山,那是中条山的一段,山脚下是一个秀美的小村庄——东哄哄村,这是董封乡最西边的一个行政村。

    东哄哄村距阳城县城60多公里,西与运城垣曲县交界,全村157户、353口人,现在常住人口只有50来人。

下乡记:东哄哄村

                              (藏在大山深处的东哄哄村)

    走进村里,正值雨后,路边溪流潺潺,屋前院外的地块里蔬菜长势正旺,结满了豆角、青椒、丝瓜。迎面走来的谭花娥老人笑呵呵说:“这菜不上化肥、农药,城里人来了就喜欢吃这个。”

    村里的房屋多数已经老旧不堪,有的因没人居住,院内长满了荒草。记者在一户院落前见到了达三三老人。老人有一院三间房,子女都在城里打工,只有老两口住在村里。“孩子们都孝顺,要接我们去住,城里条件好是好,可孩子们工作忙,咱谁也不认识,住不惯啊,还是在家自在,门前门后都是熟人,心情舒坦。

    6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锁社说:“近二十年村里就没建过新房,村民攒下钱都跑到城里买房了。谁都知道,这村里的房子修得再漂亮,也娶不上媳妇啊。现有房子的主要材料是泥土与石头,质量不过硬,房子的寿命也就三十年左右,遇到下大雨或连阴雨,大家晚上都不敢踏踏实实睡。”

    随行的董封乡综治办副主任茹志奎告诉记者,现在住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年龄最小的也有50多岁。每到汛期,乡里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证村民的安全。王锁社叹息说:“如果遇到险情,乡里要求第一时间将住户转移到村委会,可村委会也是危房,并不比村民家里强多少,所以我们只能凭感觉,觉得哪家的房子安全,就把人转移到哪里。”

    东哄哄村虽然人口稀少、地处偏远、山高林密,但却并不贫瘠。在村民樊晚锁家,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院子前的空地上种着蔬菜,菜地里长着4棵苹果树,墙根摆了一排蜂箱,蜜蜂在花朵间穿梭。樊晚锁说:“别看我们村离城里远,但环境好,满山都是宝,只要人勤地就不懒,生活很滋润。你看,我的土蜂蜜一斤能卖二三十元,一年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4棵苹果树一年能产500多斤苹果,能挣1000多元钱;秋后玉米收成有1000多斤,卖1000多元没问题;上山采药也能收入2000元左右。靠这些,完全可以解决我们老两口的生活问题,不向儿女伸手要钱。”

    我们在东哄哄转了一圈,发现这个身处历山脚下的小山村,还有着绝佳的风景。它处在中条山腹地,大山给村里留下了不少“宝贝”,连翘、松子,样样都能变成钱。每年夏收之后,村里的年轻人就赶回来,到山上挖药材、采松子。王锁社告诉记者,一个身手敏捷的年轻人,每年光采松子就能收入1万多元,采药材的人,忙乎半个多月也能挣下2000多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这些“宝贝”地处深山,完全无污染,村里的药材价格总会比其他地方的高出一成。这两年,随着历山的开发,东哄哄村背后的东峡也成了许多驴友旅游的路线,可因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村里想发展农家乐项目也做不起来。王锁社感慨地说,满山尽是“摇钱树”,如果年轻人不光看着外面的世界,把精力放在农村,守住东哄哄村,家有粮米,山有药材,每年的收入一点儿也不比在外面打拼差。

原文来源:太行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