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读书札记04:讲述故事

(2009-12-28 20:53:42)
标签:

儿童阅读

讲述故事

育儿

分类: 童书阅读
读完了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的第6部分——讲述故事,一些经常观点摘录如下: 

成年人讲述、老师讲述,孩子聆听,这也就是孩子的一种阅读生活。聆听是一种阅读的方式,聆听的阅读是贯穿人类生命史的。在我们这个时代,讲述仍是传达和推进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对儿童阅读的推广而言。

讲述故事从人类的生活史和生命史来看,是一种文化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珍惜它。讲述故事,在整个人类的延续当中,真的起到了一中特别的作用。尤其是今天忙忙碌碌的城市里,我们更要去提倡。

崔利斯说,讲故事是为孩子大声读书,但也不排斥用一种讲述的方式去读。他把这种方式比喻为做广告,想孩子展示阅读的魅力在哪里,书的魅力在哪里,特别是展示阅读的过程。

朴素地读一本书,是最好的讲述。

讲故事本身是一种体验上的交换,希望能唤起对方的反应,看他的眼神,看他的状态。

我们在强调讲故事的时候,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有很多的孩子,没有阅读的热情和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成年人、老师们,把他们可能会谈到的书、童话,讲给没有阅读机会、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时间的孩子们去听。这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意识。

在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婆娑世界,耳根最利”,耳朵聆听了对生命的感知。声音,而且最好是肉声,妈妈的声音,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亲人的声音,一个爱你的人的声音。她用声音来讲述故事,其实不仅仅提供故事本身,也提供了一种温暖和关爱。

聆听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震撼,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家苏珊娜说,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我们所听到的故事,会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古希腊有一些富人,他们不一定读书,家里藏书却很丰富。他们藏书的方式是:一个奴隶背一本书。如果有客人来,富人会说“拿奥德赛出来”。奥德赛就这样出来背几段。有时也会说“奥德赛今天感冒了,能不能换一本”。单就阅读来说,把阅读、娱乐和聆听的过程融为一体,是一种让人神往的状态。

与《爷爷一定有办法》非常相似的《约瑟的大衣》,故事写约瑟有一件大衣,大衣旧了之后改成西装上衣,然后改成西装背心,然后又改成围巾,改成领带,改成餐巾,最后改成裤子扣,最后扣子也丢了。

如果把这个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老年人的心理学:老年人后半生就像约瑟的大衣越来越小,得到消失的时候,用他写成一个故事,就是个人的历史。从这里面,我们隐约看到故事本身的意义。

有些学者认为,故事的功能是把自己的经验说成故事,然后赋予自己生活的一种意义。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里的波迪老师就是一个给学生讲故事的人。讲故事是要有境界的,但不是技术的境界,而是像莫后光对学生柳敬亭说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很自然地融入讲故事当中。把故事讲好,个性很重要,还有心态,交换体验的心态特别重要。我们崇尚的是这样的讲故事,而不是刻意表演性的讲故事。

在英文里有一个专用词read-aloud,既指一种活动,也指一类书,适合未孩子大声读的书。这类书中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达尔的作品《女巫》。在国内,孙幼军老师习惯用类似口语的风格来写,适合直接读给孩子听,像《小猪唏里呼噜》就特别典型:它的爸爸和妈妈,它的爸爸是一头猪,它的妈妈真巧也是一头猪。

讲故事的民间来源就是乡下的茅屋,篝火边,村头的树下广场,都来自日常。为什么强调日常?强调日常的目的是让我们无论在家庭、还是在教室,都需要记住,这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然的日常的事情,它是一种生活,不是表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