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读者服务,不抱怨的世界

标签:
畅销书跟风出版图书业不抱怨的世界文化 |
分类: 出版手记 |
题记:在书圈看到韩俊写的一篇文章——“畅销书《不抱怨的世界》遭“多胞胎”集体围攻 业界跟风现象愈演愈烈”。冲动之下,在当当网以关键词“不抱怨的世界”检索,挑出下列21本同类书(我不大喜欢说跟风书)展示如下。
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或书业人看到下面这21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第一反应
就是来一句TMD或OMD。接下来呢?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反应。在这里,我之
所以从第一反应说起,也是因为从看到韩俊的文章,到我收集插入这21个
封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想把一些简单的看法写出来的时候,
或许在我心里已经不再骂TMD和感慨OMD了。
不妨先来看两个今天看到的观点:
第一:在微博上,不时唠叨两句的黎波老师(http://t.sina.com.cn/leeboo)说:“明年最关注的是渠道,图书的需求都已经市场化了,如果渠道还不市场化,出版也就只有萎缩一条路了。今年做了大量调查,不论国营民营,都是读者到店堂里来的人数越来越少,反而凸显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增长飞猛,说明什么?要求改变服务模式,送货上门才有出路。所以关注渠道就是关注书业未来。对书有感情的兄弟姐妹们,起来呼吁吧,中国书业到了最危机的时刻,渠道不变化,服务不变化,传统出版就会提前衰亡。”
“渠道不变化,服务不变化,传统出版就会提前衰亡”,听起来是不是让书业人有点胆寒!出版人,就是为读者提供图书产品和图书服务的。阅读习惯变了,替代产品多了,娱乐休闲时间少了,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的图书,自然也成了众多选择中越来越不重要的一种。虽然我不同意微博/BBS/BLOG是出版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东西确实占据了我非工作时间很大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做书,爱读书,我完全可以不买书不读书。
第二:这两天,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又在说“纸质书终消亡,Kindle传承阅读。”(http://tech.163.com/digi/09/1224/08/5R9L0CUI001618S7.html)。虽然我不相信纸质书会消亡,但我知道纸质书的作用和功能会逐渐地改变,不再是承载和传承文化的唯一方式,或许会更强调设计性,更富艺术感和收藏价值等等。
单从一个产品来说,图书的价值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业的价值是为读者找到好的作者和作品,让读者快捷便利的获得和阅读作品。图书业的我们做到了吗?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做到了;有人会说,我们没做到。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容易讨论清楚的话题。
回到与“不抱怨的世界”有关的22本书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是(暂时想不出更多了):
1、在读韩俊文章的时候我有点生气,然后觉得很可怕,这种情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些老生长谈的话题最终的落脚点常常是:书业生态太TMD恶劣了;
2、从图书产品的角度说,我认为这22本书都是合格的产品(排除伪书、盗版等因素),都是《不抱怨的世界》的同类书,没什么值得挑剔的和讨伐的;
3、从这批书生产和上市的速度来看,我认为国内出版业的创意、制作和生产水平,以及市场敏感度和编辑执行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嘿嘿,不能说我的编辑能力不行吧。
模仿本来就是一种创新的方法,用同类书去切入“不抱怨”这个优秀选题的大蛋糕,没什么可以挑剔的。而“仿冒之作、山寨书、跟风书竟达20余种。”的说法,不过是一种情感式的表达,绝非一种理性的态度。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骂我了。嘿嘿,我不骂这种做法,并不是我认同做法,因为他做的没有错啊。没做错干吗要骂呢?
这个现象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该我讨论,也没有能力说清楚。跳出来接这个话题,是想一个谈问题:读者服务。为什么说?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做得不好。
“不抱怨”主题系列的21本同类书是不是好书,不是我们这些人骂了算,而是读者读了算。“不抱怨”的21本同类书多不多?不多,只要是市场化,与几百本同类书比起来少多了。嘿嘿,就怕只想别人市场化,自己不市场化。好产品,是不怕同类书竞争的。好产品是可以经过市场竞争沉淀的。除了产品好,还要读者服务好,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产品,卖好的产品。如果书业的服务没做到位甚至缺位,读者买了21本中某一本不好的书,骂一句:图书业的生态真TMD恶劣,然后转身走了,不回来了,问题就大了。
因为:
1、产品不好;是忙着出新书,不是忙着出好书;
2、渠道不好,既不能快速提供好的产品,也不愿筛选和淘汰劣质的产品,更没能力提供专业的导购服务;
3、导读不好;好书坏书一个样,没有一个好的图书导读和推荐体系;
不再信赖你了。
贝佐斯说:“做好最基本的事情,那就是关注于精益求精,向顾客提供低价、可靠、方便和交运迅速的产品。这是我们从业14年以来不断累积的效果。”
如果我们也这样去坚持做,不断积累,传统出版一定不会如黎波老师所忧,提前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