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卡尔·威特教育》读书札记02:环境胜于天赋

(2009-12-17 14:22:44)
标签:

卡尔威特

早教理论

读书笔记

育儿

分类: 童书阅读
哲学家卢梭在他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有如下一则比喻:有两只狗,它们由一毒草所生,并在同一个地点接受同一母亲的教育,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一只狗聪明伶俐,另一只狗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先天性不同造成的。
    
与之相对的是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一段寓言:有两匹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位庄稼人去喂养,庄稼人非常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被使用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这匹小马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卢梭派的学说,支持裴斯塔洛齐派学说的人寥寥无几。爱尔维修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

卡尔·威特确信后天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教育的理想是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天才就是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而
天才的失败往往来自父母的极度催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即使生下来具有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
最著名的例子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人猿泰山的原型)
    
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当然是尽早教育。卡尔·威特的经验是:教育必须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进行。 事实上,0-3岁之前是个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不同。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分辨人的面孔的能力,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就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知道“认生”了。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对3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古代谚语:“3岁看到老”,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