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点:古今中外40位著名学者的学习方法

(2009-01-12 19:08:27)
标签:

读书

方法

名人

文化

分类: 偶尔读书馆

如果你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参考下面古今中外著名学者们的学习方法,总会找到有适合你的!

1.教育家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3.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知识。

4.道德家老子的“得惑法”:“不则得,多则惑。”

5.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习广博的决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

6.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7.孔子弟子子夏的“温故知新法”:“日知其所无,月无忘期所能。”

8.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9.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10.数学家华罗庚的“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11.学问的“识理法”:“读有字书,识没字理。”

12.戏剧家克尼雅日宁的“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所没有东西。

13.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4.哲学家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

15.儒学家子思的“五觉察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6.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17.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18.哲学家狄慈根的“重复法”:“重复是学习之母。”

19.桐城派学者姚鼐的“三端法”:(1)义理;(2)考证;(3)文章。

20.古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1)马上;(2)枕上;(3)厕上。

21.学者董遇的“三余法”:冬为年余,夜为昼余,雨天为时余。

22.数学家科尔的“星期日法”:用三年的全部星期日证明一数学公式。

23.历史学家陈垣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24.学者陆世仪的“分类法”:凡读书分类,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

25.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26.科学家波尔克的“消化法”:读书而不动脑,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27.化学家贝尔纳的“发现法”:受过未知物折磨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

28.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29.学者阮葵的“冷热法”:按书的内容,分别采用冷看或者热读。

30.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31.自然主义者左拉的“探索法”: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32.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33.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34.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3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36.作家李准的“浓淡法”:先浓后淡更有味。

37.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38.作家福楼拜的“发掘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未被认识到的东西。

39.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40.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顾炎武每年用3 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原文出处:左岸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