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碎言:出版物质量

(2008-01-22 01:43:35)
标签:

出版物质量

图书

书业

出版

杂谈

分类: 编辑知道

晚上赶着把《Building Scalable Web Sites》核红改样完成,争取在排版公司24号放假之前出片。对于平生编辑的第1本科技类图书,整个编辑过程中我一直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如履薄冰,生怕从我手下制造出劣质产品来。良好的质量意识无疑是一个好编辑所应具备的素质。整个编辑团队都在尽力消灭每一个差错。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让我在多种因素交织的惶恐灰飞烟灭,我想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出版物质量可谓出版业的命脉,编辑对出版物质量的认识也应是全面的。从1993年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对部分图书质量进行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合格品种超过七成,辞书工具书很少合格,连少儿图书以及中小学教材都存在许多差错,“无错不成书”已成了普遍现象。近些年,受编辑队伍的扩大、不良思想的侵蚀以及市场化与商品化的冲击,在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出版物的平均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当前社会各界对一些出版物和媒体品位低下、差错充斥、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现象十分关注。2007年年初,中国编辑学会联合人民出版社等36家出版社发出“向差错宣战”的倡议,向社会郑重承诺决不让不合格的精神产品危害社会。

   

思考出版事业、出版产业以及广大出版社的发展,出版物质量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来说,是指出版物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讲,则指的是发展质量。出版质量内容丰富,决定着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出版业的兴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3月1日实施了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质量进行了明确定义,即: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2007年是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年”,通过坚持资格准入制度、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样品检查制度、成品评审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次品召回制度来改善图书出版质量。简言之,出版物质量包括三个层次:出版物质量的外在表现是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出版物质量的核心是内容质量;出版物质量的根源是产品结构质量。当前,相当一些出版单位退货率上升,销售滞缓,库存增加,除了发行销售渠道建设和渠道管理上的问题之外,关键还是在出版物的产品结构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有很大盲目性和冒险性,实际上,这是出版人对图书品种结构质量缺乏深入研究、盲目出版所造成的结果。

   

出版物的品种结构质量,从大的方面说,关系到我们的出版活动是否能满足人民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微观的经营角度来看,也反映了具体出版组织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比如市场调研能力、文化表现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其中,冷静思量自身条件,清醒确定自身文化能力及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寻找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策划制定独具价值和特点的选题,是提高结构质量的根本保证。出版机构应当从提升出版结构质量方面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舍此,连生存都窘迫,所谓发展,只是妄言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