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昌民
余昌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08
  • 关注人气:4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读书(二十八)

(2016-12-17 10:15:22)
标签:

借鉴

启迪

感悟

读书

梅花草堂笔谈

分类: 乱读书

    http://s2/bmiddle/001yEidqzy77fOFdrl7b1&690  

                 乱读书(二十八)

(续前)

输棋的心情

谈文则让,谈局则争,世人之情也。吾每见国手推枰(表示认输),默然无语,而文章大家,惟所赞颂,颔之而已矣。乃知价定者忘言,拔萃者多暇。

先生细心观察大作手与博弈者的心理特征,总结道:世所公认者不需言语,出类拔萃者(面对毁誉)自当从容。

追香

与兰俱化,故有是言,然而非也。今日倚兰而坐,游香氤氲,随风近远,时有爽致,逼人鼻观间,急起从之,则不知所如矣。无人自芳,久而愈奇者,兰耶。

将似有又无的袅袅香气描写得出神入化,又以对兰的赞语作结。

看不惯读书人的风气

一少年初与科试,予闻之喜,问名第几,答曰:“苟不至落格耳(不至于落榜吧)。”已按之(后来一查),则高等也。尔时不觉欲呕,至今羞见此人。新羁之马,须有翩翩试步之兴,异日者可望绝尘,甫出厩便作昂首悲鸣态,岂吉事之祥乎?是故士风之鄙,莫厌于诈老成,(因此士风之低下,以诈为老成最为可恶,)人貌之薄,莫夭于妄言不得意。(面目之轻薄,以妄言失意最为轻佻。)

这一节需要费心思去理解,但先生“须有翩翩试步之兴”的主张是对磊落与朝气的肯定。

写一封蘸满情思的信

乐天寄书微之,作诗云:“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此善道相思况者。吾久欲致书汶上公,苦无羽便,既得泗水力矣。临书却不能下,下则不能止,膏烬漏沈,展转无寐。何故?记以问元孚(一位有才气的后生)。

相思之情,要想不俗,尤难下笔。先生从白居易写给元稹的诗句有所感悟。元孚虽是弟子辈,想不清的问题与之探讨也无妨。

春雪盈地,明月窥人

春雪不盈咫,光着轩幔,亦便似明月窥人。童子持米汁候帐前,曰:“风厉甚,饮此可以酿和。”欹枕一吸,尽五合许。暗想当年僵卧人,剧有惭色。

不知怎的,先生所记,皆有场景,连同悲欢声口,数百年前的一饮一啄直在眼前浮动,高明呀!

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舟行两日,百事凄感。深夜坐息庵下,悒悒尔。小妇为置茗笋黎橘,而侑之以兰。尽图书所前后,花影凌乱,香魂夜发,予亦冁然而喜,烛既烬而不能寐也。昔李端叔(名之仪)一生坎坷,晚景更牢落,正赖鱼轩(夫人代称)贤德能委曲相顺适,以忘百忧。苏子瞻闻之,曰:“此岂细事,不尔,人生岂复有佳味乎?”

先生连日不欢,对烛书斋,在夫人精心服侍下转忧为喜。随之想起北宋词人李之仪夫妇恩爱以忘百忧的佳话。所记苏东坡之言可谓点睛之笔:“这可不是小事,若非如此,人生还有什么滋味?”

李之仪有卜算子传世:“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不愧是我的好女儿

沈家失火,一家老少争保财物,“而吾孝伯(大复女)独移二稚(幼童)避火竹林下,动止如常”。先生颇以女儿为傲,称:“人言‘贫累重’,乃不知以处忧患故独轻。(人们说‘贫穷是沉重的拖累’,殊不知在忧患中偏偏是好样的!)”

妙语连翩

顾民服约饮孟长,王尔瞻携两生侍酒,吹箫度曲甚欢,未几沈醉辞去。而李生歌益酣,惜所忆《杜女还魂传》不什一。孟长云:“自有此传,遂令古今学步,不免蹒跚。”某笑曰:“言及此已是妩媚。”

李生如同“麦霸”,于聚饮之后酣歌《杜丽娘(蓝本)》,可惜所记唱词不及十分之一。孟长幽默地嘲之“不免蹒跚”,另一人更妙:“点到此也是妩媚得可以!”

嫣然欲笑的蔷薇花

三日前将入郡,架上有蔷薇数枝,嫣然欲笑,心甚怜之,比归则萎红寂寞,向雨随风尽矣。胜地名园,满羃如锦,故不如空庭嫋娜,若儿女骄痴婉娈,未免有自我之情也。

与花作别,谁曾见过?把花朵视作娇痴婉娈的儿女,难怪如此深情!

生命的篮子

先生重访真君殿,老道已亡故多年了,物是人非,引出白居易的诗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回忆往事是由于对生命的珍惜,篮子里只装下有数的几样东西,时而翻出来看看。多情的对立面是无情,唯怀有阴暗目的的人才会选择后者作为手段。

诗句过目难忘。我每每在书的海洋里碰见它们,随手装进篮子里。

莫须另有风味在

去年到浙江湖州长兴赴“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十周年纪念仪式”领取征文一等奖,场地亦在金沙泉附近。听闻当地名品是紫笋茶,是正宗传承还是虚应其说不敢造次。正巧张先生记了一笔:

长兴有紫笋茶,土人取金沙泉造之乃胜,而泉不常有,祷之然后出,事已辄涸。某性嗜茶,而不能通其说,询往来贸茶人,绝未有知泉所在者,亦不闻茶有紫笋之目,大都矜称庙后洞山涨沙止矣。……自今思之,政堪与调和盐醯(xi)作伴耳。然莫须另有风味在,古人当不浪说也。炉无炭,茶与水各不见长。书此为雪士一笑。

先生还是愿意相信古人的。“炉无炭,茶与水各不见长”,先生怀里有童心在,真是有趣之人。

古董痴

有以好古贫者,披杏坛之席,执虞氏之器,策邓禹之杖,曳东郭之履,而乞于市曰:“谁与我圜府钱(战国时铜币)也?”有担者投之李,不顾,担者曰:“仲子李(子路种的李子)也。”瞠目而谢之,曰:“我始以王戎李,故弗纳,谓是汉以下物也。”

这是被经常引用的名篇。晋代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有钻李而售(怕人家拿去栽种)的污名,何以为贤?

山里的中秋

山桂盛开,明月如昼,天香飘忽,花影凌乱。与元初辈小饮山房,呼雪崖间,步野田,陟仄径,有小犬伏苇中,作豹声。民庐佛火聚散村坞间。念初秋吾谷雪后破山,毕竟一了此愿也。归附小舟,旋风忽起,而月色愈淡愈丽。两中秋如此,岂来年灯夕之占乎?

像不像一幅风光图民俗画?民谚道:“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先生观云气之变,已经挂念元宵灯市的天候了。

文言的贴切、简洁与美丽

云安君露香于庭,修中秋事。儿童皆有欣肃之容。缅想先夫人(逝去的母亲),整衣达旦,诫侍儿更卧起,然无寤者。今昔心情即儿童亦稍异矣。念此,遂不成寐,宴坐息舫中,冷萤穿户,捉得半床秋水。

家人忙着中秋佳节的准备,先生回想起儿时中秋母亲整衣达旦的情景,睡不着了,索性坐在书斋里。好一个“冷萤穿户,捉得半床秋水”……

灵敏的心,魔法的笔

二友相遇,一瞬间的感受居然有一则记事的价值!而且先生有明察常人失察的慧眼,有摹写常人难摹的妙笔:

月下遇张如,光逗衿际,所著青衫政与莹肌相发,敏便之性都从闲闲中出。

民谚辨

“八月十五云遮月,准备来年雨打灯”,故有是占。然未必验也,又况方瞑而云,既更而月乎?(何况刚才云遮,忽而月出呢?)人生几中秋几灯夕,奈何以片时之云失两清夜?料为造物者所不忍矣。(人生才几个中秋、几个元宵,怎能接受因一时片云失去两个清夜呢?料定上天也不会忍心吧!)人年三十,如下弦月,然则六十而嬴者,将犹载生魂耶?人言贪,吾见月始欲贪。(如果人到三十犹如下弦月,则人过六十岂不是上弦月?人说我贪,我是见月而贪,贪其长生也!)

先生质疑民谚的准确性,用“一片云瞬时变幻决定两个清夜得失”的归谬法,颇具说服力。

很想找回汉语的滋味

古汉语的华彩与张力,常令我感动不已。“新文化运动”制造了语言文字的断层,生生把靓汤弄成了白开水。最可惜如今中小学里善作书道与诗词的教师还有吗?

试读下面关于秋天的美丽从容的文字:

小雨膏和,不及破块,杞花承润,半吐辄止,喓(yao)喓之蛩欲喑,栖亩之云损绿。草烟近远,迷离桂子,黄金销落,九月授衣。愁看鬓丝如雪,重阳在望,谁家遍插茱萸?香山诗曰:“暗虫切切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居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长者风范

弇州翁(王世贞)见人售古玩,惟恐其不真不能长价。王世周(名伯稠)观戏法恐人言其非信,多敛容焚香而后观之。此皆前辈至诚恻怛,非独好事者之性也。(这都是前辈长者至诚体谅的体现,而不是多事爱表现者的脾性。)人有睨弇翁之藏者,曰奇而赝,翁笑曰:“人慕弇翁而来,安有弇翁也而不听真赝之数,弇翁岂不知之?(人家是慕我之名而来,我怎么会没有鉴别真假的经验,哪能不懂呢?)”其人愧谢而退。

在先生眼里,前辈长者往往具备不使他人难堪的胸怀,哪怕自己吃点小亏也在所不计。

书写乃最大的精神寄托

驾部王淑士问某,闲居何所自遣?某以日纪对。驾部曰:“政疑世间文字都不必作,只此自真性所流,便是世间真文字。”孙子啬好阅草堂笔谈,意亦尔。乃不知某之真性,自朝抵暮半为米盐所驱,杳不觉落在何许,上床计过后,乃课程限,随意授写一二,则尽有草草匆匆处,无不欣然。个里几希,全靠这些捉得。

听到王驾部夸赞自己每日的随笔是“世间真文字”,先生吐露出个中甘苦:除衣食无着,因目盲还需着人代笔。尽管这样,借这些文字体味抒怀,毕竟是苦中之乐。

寻常的月,不同的月

明月驱人,步不可止。因访龚季弘不相值,且归遇诸途。小憩月桥,水月下上,风瑟瑟行之,作平远细皱,粼涟可念,二物适相遭,故未许相无也。(水风恰巧相遇,岂能无此景象。)人言“寻常一样窗前月”,此三家村语,不知月之趣者。月无水,竹无风,酒无客,山无僧,毕竟缺陷。

多数缺陷是憾,少数缺陷或构成另一种美。水月生趣,但不知先生目盲,又如何感知?

今夕有月低眉向人

吾老于日月之下,数年来未见日之新丽,月之冷彻,经一旬不变,如八日至今夕者。吾朝而望日,万里一碧,青锦羃都作宝净色,令人欲拜。昔人云“就之如日”,正不知其有味若此。夕而望月,如积水空明,可数毫发,一片玉壶冰。殆款融尽,吾轩能来月,启板扉辄低眉向人,尔时不觉身之在庭际矣。年来伤逝,不复看月,尽有闭户不窥时。故人谊重,忽复相逢,其情弥恋矣。今夜登城头西南角,望马鞍浮图(马鞍山塔),佛火隐见。呼龚季弘小憩鹿城,步仄径,看一线天,作跨驴想。正拟议时,有骑马者过之,铃镝镝然,笑语季弘:“此谓想因。”相与大笑!憩小桥,望屈氏墓,双松秀出天际,如三丈夫徘徊月下,便欲乘风归去。……其下涧而不泉,惜无淙淙声相答响。

人自出生起,便朝夕与日月相伴,但绝少有如先生这般与之情深者。先生偕季弘夜游,望佛火,憩小桥,过丈夫松,遇无声涧,欢笑畅怀,感染了四百年后读文之人……

对天地万物一往情深

穷困潦倒,加之多病,先生对万物悲怀善感,一往情深:

缥缈孤鸿,影来窗际,开户从(纵)之。明月入怀,花枝凌乱,朗吟“枫落吴江”之句,令人凄绝。

老梅犹如此

老梅悴悴欲尽,尔尊移玉蝶一株将易之。予低徊不忍,既数日,条有勾萌,乃植玉蝶于北,刚一步许,意虽萌不悴也。今忽成荫,敷花如雪,交枝布叶,中作绿龛,夏雨洒洒,移时不漏。予伫立良久,飘风送湿乃去。

对一枝老梅不忍弃去,梅似有知,居然敷花如雪!我先生神思缱绻,“伫立良久,飘风送湿乃去”……

独家耳顺说

楞严经云:“十方齐击鼓,十处一时闻。”此耳顺也。耳顺两字从来经传未及。

“耳顺”何自,屡寻而不可得。经这一则提点,似乎略有所悟……

慷慨的质问

东坡云:“胜故欣然,败亦可喜。”但透此关,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过得了这一关,便可无处不自得。)此老学问平正,析理分明,了然于心,亦便了然于口与手,所以不免为当时道学先生所呵责。然在名教圣人,亦时时冲口吐出,其言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夫不可使知者何故?昔长乐老(五代十国之冯道)见五朝兴废,都不关心,夫亦知其所不可使知者耶?

东坡老说过:宁可得罪,也要冲口便说,为当道所不容。那么名教圣人也说过赤裸裸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复先生慷慨质问,并举出曾六度为相的冯道:他也属于“不可使知”的人吧?

西安衢橘

橘之品,出衢州西安者上,味甘如蜜,而韵不纯,恬肤泽液,满蒂有凸如花,触手易解,此品之上也。其次肤不泽,廓不圆稳,而味特恬。西安人都贩,苏州所在亦时有,独吾乡市上无此,何故?土人云:霜后采橘,藏半月许,始出贩,乃不知味韵俱足,却在冬春之交,先此味不全。入春则易败,采者利易脱,而售者无厚价,吾乡人不好事,故弗卖也。今日孝若信至,得百二十枚,其大如盂,瓤阔厚多液,香甘如乳。入春十五日矣,以寒甚,独不败。

借先生之光,尝一尝西安衢橘吧,衢橘之妙,它的来龙去脉,先生作了详尽考索,录此以飨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