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心豫海镇有个美丽善良的新疆媳妇

(2014-06-09 09:37:18)
标签:

杂谈

  见到阿曼·古丽,聆听她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老人们常念叨的一句话:拥有一个孝心媳妇,意味着一个家里有份好光景。

  阿曼·古丽出生在新疆塔城的一个普通维族家庭,13岁时母亲去世,是父亲辛辛苦苦把她抚养成人。懂事的她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担负家庭重担,初中毕业后,正赶上当地招工,她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工作。

  1994年,由于工作原因她认识了丁生义。1995年,与丁生义喜结连理后,为照料独生子丈夫的父母,她放弃工作,舍亲抛友,随丈夫来到位于同心县豫海镇的婆家。刚落脚同心,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她颇感不便。然而,公婆非常疼爱这个外乡媳妇,视她比亲生女儿还亲。有时吃饭时,婆婆关心地问她:“同心饭吃的合不合胃口,想不想老家?”简短的一句贴心话,让阿曼·古丽心中不由得泛起丝丝暖意,公婆和丈夫用关爱融化了她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她也一天天走近了婆家的空间。

  1997年,阿曼·古丽和丈夫双双下岗,为了养家糊口,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建筑工地上的“夫妻档”让人羡煞不已。

  公婆瘫痪,她不顾世俗同老人同睡一个炕

  2003年,公公不幸脑溢血全身瘫痪。公公这一瘫,吃喝拉撒全在炕上,一日三餐都要人一口一口地喂。孝顺的阿曼·古丽帮助婆婆照顾起了公公,一日三餐她变着花样做。早晨热牛奶泡馍馍;中午两个鸡蛋加麻花;下午擀面条……由于公公不能自己进食,每顿饭她都要喂给公公吃。

  2009年,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原本快要垮塌的家庭,婆婆患病也睡在了炕上,阿曼·古丽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丈夫白天外出打工,阿曼·古丽则要照顾两位炕上的老人。

  为了更好地照顾瘫痪的公婆,阿曼·古丽做出一个“抗争世俗”的决定——和公婆睡在了一个炕上。她一夜起来几次,给两位老人翻身、刮屎接尿、摇扇驱蚊。丈夫见阿曼·古丽实在熬不住了,主动提出替换让妻子歇歇,固执的阿曼·古丽坚持说自己能行。因为她知道,丈夫白天还要在外面干重活,更需要好好休息。

  为照顾公婆,无缘再见父亲最后一面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阿曼·古丽却做到了,而且十多年如一日。

  一次,阿曼·古丽觉得很长时间没给公公婆婆改善生活了,便向邻居借了30块钱,买了一斤多羊肉,炖好,端到两位老人面前。两位老人看到羊肉,摇头不吃,阿曼·古丽明白老人的心思,说“孩子早就吃过了”。给婆婆喂肉时,婆婆让她先吃几口。给公公喂肉时,公公也推到她面前,让她先吃,3个人就这样彼此谦让着,都流下了热泪。最后,两位老人硬是含着泪水吃了一口,就再也没有动一筷子。

  由于长期忙着照顾公公婆婆,阿曼·古丽甚至顾不上想念老家的亲人。一天,邻居家的大嫂隔着墙喊:“古丽,你新疆大哥打电话来了,叫你接呢”。她高兴地跑到邻居家,拿起电话,却听到大哥低沉地说:“父亲病重,想见见你,你能不能回新疆一趟?”她哽咽着说,家里有睡在炕上的公婆需要照顾,走不开。电话那头的哥哥沉默了。又过了几天,哥哥又打来电话说父亲走了。阿曼·古丽是家中的老小,父亲最疼爱的是她,这些年,为了照顾患病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也因经济困难,她没能回几次娘家。父亲的离去在阿曼·古丽的心间划下了一个永远无法抹平的伤口,结成了一个疙瘩。每每想起父亲,如今已39岁的她,内心仍隐隐作疼。(记者 苏 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