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2796839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爱心老人邹献朝走了
(2009-11-24 19:54:24)
标签:
杂谈
11月15日,在宁夏广为播撒爱心的自治区原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邹献朝老人带着对他所资助的百余位困难学子的眷恋和难舍离开了人世。
2006年8月2日,《现代生活报》以《一片丹心在玉壶——近访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邹献朝》为题第一次对邹献朝老人退休后积极投身捐资助学的事迹进行报道。在此后的几年内,我一直关注着邹献朝老人每一次爱心之旅。
2008年3月3日,邹献朝和同心县李家山小学的学生们在一起。
惺惺相惜的爱
胥丙杰,一个因为贫穷连自己的房子都无法翻新的人,却能17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为老百姓免费放映电影,是一种怎样的博爱?而邹献朝和他的爱心却是惺惺相惜的,当邹献朝在2007年感动宁夏人物颁奖盛典上和胥丙杰初次相识时,两个人的心在那一瞬间便贴得很近。就在那一天胥丙杰穿着邹献朝送他的衣服走上领奖台。也就在那一天,邹献朝有了帮助这位拥有博爱胸怀好心人的想法。
于是,就有了2008年3月25、26日,邹献朝驱车千里到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胥丙杰的家中实地考察情况,随后筹措到20000元为胥丙杰翻建了新居的故事。
2008年8月9日,邹献朝在红寺堡查看金丝瓜的种植情况。
金丝瓜
金丝瓜,这种据说是我国特有物种的植物产品一直在南方生长,邹献朝在上海第一次品尝到金丝瓜的美味后就一直记在心中,他想把它引到宁夏种植,让当地农民通过种植金丝瓜获得丰厚的收入,于是他首先在自己的家中开始试种并获得成功。
如果说给人捐资助学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难是从精神上帮助受助人脱贫的话,那么将一颗颗金丝瓜种子同时交给这些家庭生活困难的人的行为就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方法。无论是将500颗种子送给银川市兴庆区农林牧业局进行试种还是到红寺堡、西吉、同心、彭阳捐资助学时将种子10颗、20颗的送给每一位受助学生的手中,希望他们都能试种成功由此获得经济上的收入。于是每一次外出,他都会仔细询问对方金丝瓜种的如何,也会亲手切瓜教别人如何品尝金丝瓜,更会将瓜内的种子一一挑选出来留给其他人......
就这样,在捐资助学的同时,金丝瓜的种子也随着邹献朝的脚步在宁夏每一个地方开花结果。
2008年8月8日,邹献朝收集金丝瓜的种子。
实地调研
从邹献朝第一次资助开始,他都会到每一位受助家庭之中进行实地调研,确定资助对象是否应该被资助,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过程多么漫长、山路多么崎岖。
2008年3月25日,邹献朝在西吉胥丙杰家中实地了解。
几年来,红寺堡几所小学及贫困学生家、同心李家山小学、西吉县新营乡刘乐亮家、彭阳县草庙乡韩发家中坍塌的窑洞……都留下了邹献朝的身影和脚步。每一次实地考察,来回都是上千公里,这对于一位年逾八旬、体内还带着心脏起搏器的老者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当然,正是因为邹献朝这种踏踏实实的实地调研,才让他牵线的捐资助学人员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的倾心相助,因为他们相信邹献朝所给他们提供的每一次资助行为都是真正需要的。比如上海胡女士每年为上大学的刘乐亮、刘乐乐每年捐助6000元;上海美声服饰辅料有限公司给同心李家山小学57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11400元现金及给红寺堡三所小学的学生捐赠价值数万元的图书及课桌;上海的热心人为韩发每年资助1000元等一系列捐资助学活动。
2008年3月26日,邹献朝在红寺堡的一所小学调研。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个人的战斗注定不会持久,但一个人的爱心总能感动更多的热心人,所以邹献朝在捐资助学的路上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初的捐资助学是邹献朝一家人在努力,联系的地方仅仅是红寺堡,资金来源也只是家人自己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邹献朝开始广泛联系热心人,通过自己号召众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到这场爱心战斗中。
2009年3月19日,邹献朝在红寺堡贫困学生王富强家中调查。
2008年3月,被邹献朝爱心打动的银川两名志愿者邱华和刘辉,他们自愿跟随邹献朝带着帮助同心李家山小学精心挑选的483本课外书及一套包含打印机在内的电脑来到李家山小学奉献爱心。
在邹献朝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的战斗中,上海的台胞胡文梅、上海美声服饰辅料有限公司、徐州市中煤钢结构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华蕊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等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奉献着爱心。
2008年8月9日,邹献朝在去彭阳县草庙乡贫困学生韩发家的路上。
2008年3月3日,邹献朝在同心县李家山小学捐助仪式上。
2009年3月15日,邹献朝在家中和孙子及受资助学生合影。
主要爱心事迹:
2003年,在红寺堡法院院长的牵线下,邹献朝老人第一次来到红寺堡。当年他资助的10个贫困学生,有的现在考上了大学,有的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还有的正在高中就读。2004年,邹献朝和家人在红寺堡小学一年级资助了一个“春蕾班”,受助学生52名。2005年,由于实行两免一补,邹献朝将资助春蕾班的5000元钱设立了一家春蕾书屋。2006年,邹献朝了解到春蕾班的孩子们生活依然很困难,决定在充实春蕾书屋的同时继续每年资助他们5000元,直至小学毕业。2009年,邹献朝又重新选择了9个正在读高中的孩子进行资助。同年六一前夕,已身患病痛的邹献朝在自己不能亲身前往的情况下委托女儿邹红梅到石嘴山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石嘴山第二十二小学对那里的26名贫困学生进行每人每年200元的资助,这是邹献朝生前最后一批资助学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双塔诱惑
后一篇:
微雪古尔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