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梦回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名称由来

(2015-01-27 11:26:52)
标签:

转载

梦回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名称由来

 

众所周知,今天的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历史上,三个峡的名称一直处于演化之中。由于历史、地理、人为的原因,这种演化十分复杂。直到近代,三峡名称才逐渐趋于统一。

 

瞿塘峡

历史上,瞿塘峡曾用名:西陵峡、广溪峡、瞿塘峡、巴峡、夔峡,也称作西峡、上峡。

【西陵峡】西陵曾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史记·五帝记》说:“‘西陵’,为黄帝时一氏族名。传说,黄帝娶于西陵氏。”瞿塘峡古以西陵峡名,极大可能与西陵氏在峡谷内生活有关联。《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记载“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明代王嘉言《瞿塘峡记》云:“三峡同称险矣,瞿塘为最,旧所谓西陵峡者也。”不过,千万不能将古西陵峡(瞿塘峡)的称呼与今天的西陵峡混淆,因为两个“西陵”的含义不同。

【广溪峡】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四川境内的溪流和陕、甘、云、贵的一部分溪流注入长江,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就连奉节境内也有6条溪河(梅溪河、朱衣河、草堂河、石笋河、安坪河、小溪河)齐集夔门——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另有一说“广溪峡”由“广谿峡”演变而来。《水经》述江水又东,迳广溪峡……”。唐朝诗人杨炯曾在《广溪峡》中曾写道“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瞿塘峡】明代吴守忠撰《三峡通志》:“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也,春夏水溢为唐。”古文中,“塘”通“唐”。《夔州府志》也云:“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巴峡】巴峡并非是“巴东之峡”,因此不是指巫峡,而是指瞿塘峡。秦汉时,今天的巫峡与西陵峡属南郡,惟有瞿塘峡属巴郡,故称巴峡。杜甫曾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夔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朝廷改信州府(今奉节县)为夔州府。瞿塘峡紧邻州府,属夔州府管辖,亦称“夔峡”,又称“夔子峡”。苏东坡在夔州忆诸葛亮诗云“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文天祥曾赞杜甫“千年夔峡有诗在,一夜耒江如酒何。”

【西峡】按方位而言,瞿塘峡位于三个峡的西边,故而也称“西峡”。《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云:“三峡山谓西峡、巫峡、归峡。”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七《夔州》也曾载:“三峡,谓西峡、巫峡、归峡。”

【上峡】按长江流向而言,瞿塘峡位于三峡之上游,亦称“上峡”。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中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智辨峡中水的故事,将三峡分为上峡、中峡、下峡。另有说法:古代以右为上,又以右为西,因瞿塘峡在三峡之西,故别名上峡。

http://r.photo.store.qq.com/psb?/1dac9207-7c54-4f8f-83f2-19b125668272/pisECXi4ZOZ4fAEjdFl3ecBmRuFHB9AxZMVtgVTCur0!/o/dJEdV2XQIAAA&bo=CwWAAkAGGQMBAPc!&su=1154080145&rf=2-9

自古夔门天下雄(1993年黄纯尧)

 

巫峡

巫峡曾用名:巫山峡、巫峡、楚峡,也称作大峡、中峡。

【巫山峡】巫山峡由“巫山”地名而得名。巫山地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巫山古名巫咸山,以巫咸葬于此而得名。《巫山县志》载“巫山以巫咸得名。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其二,设立巫山县治时,因县治对面南陵山的山形如甲骨文“巫”字,“巫山”由此得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旧传形如巫字,遂以名山。

【巫峡】原是“巫山峡”的简称,后来作为正式名称一直延用下来。《水经》载“江水又东,迳巫峡……”

【楚峡】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巴国由部落国家发展起来,巫山属于楚国。巫峡在楚国境内而得名“楚峡”。乾隆年间(公元1770年)荆南观察使李拔船出巫峡,见峡尽天开,心情大快,曾在巴东信陵题书“楚峡云开”四字。

【大峡】“巴东三峡巫峡长”,因巫峡陡峭,绵延不绝44.5公里,在三峡中属最长峡谷段(西陵峡虽长于巫峡,但中间有庙南宽谷隔开),故又称“大峡”。

【中峡】按方位而言,巫峡位于三峡之中部,亦称“中峡”。 
http://r.photo.store.qq.com/psb?/1dac9207-7c54-4f8f-83f2-19b125668272/2S3Rl.PAU9m5N8V.MmLZfoSRh6Ei8xW3q31GHARXZwg!/o/dIkdxmQgIQAA&bo=gALnBDADQAYBADM!&su=142234561&rf=2-9

巫山巫峡气萧森(钱松岩)

 

西陵峡

西陵峡曾用名:归乡峡、归峡、归州峡、西陵峡,也称作下峡。

【归乡峡】据《水经注》引袁山松云:“父老传言,(屈)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汉书·地理志》载:“秭归,归乡,故归国。”峡由“归乡”得名。

【归峡】归乡峡简称(另说是归州峡的简称)。《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云:“三峡山谓西峡、巫峡、归峡。”

【归州峡】也称秭归峡。峡因在归州府地域内而得名。

【西陵峡】峡由西陵山得名。据《宜昌府志》与《东湖县志》载“西陵山在社林铺,县西北十五里,蜀江之险始此。”西陵山为何得名“西陵”?战国时楚有西陵邑,在今宜昌市西北南津关。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曾改夷陵县为西陵县(晋太康元年才复名夷陵县)。古代曾有一段时期,以庙南宽谷为参照,秭归庙河以上至香溪段峡谷叫归峡(或归州峡),宜昌黄陵庙至南津关段峡谷称为西陵峡。后逐渐统一称为“归峡”或“西陵峡”。《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七载:“西陵峡,在县(古夷陵县,后宜昌县、今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吴志》云‘陆逊破刘备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即此是也。”

【下峡】按长江流向而言,西陵峡位于三峡之下游,亦称“下峡”。

http://r.photo.store.qq.com/psb?/1dac9207-7c54-4f8f-83f2-19b125668272/qrZb.L5G8GT9P.VUk*1QFKl*xHShgazdpNgIVWk*MGg!/o/dMRa92VTCAAA&bo=pgOAAgAEvgIBALg!&su=1195497121&rf=2-9

西陵峡(习永钦手指画)

 

2014310,于武昌阅马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