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画全集】赵孟頫《秀石疏林图》解说(增补说明图,文本有修订)

(2014-04-01 17:38:59)
标签:

文化

分类: 松雪斋密码
http://s13/mw690/001yDiWpgy6HLnSr93Cec&690浙江大学出版社·元画全集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纸本。水墨。纵27.5厘米,横62.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秀石疏林图》是一卷著名的元代文人画,是体现赵孟頫“书画本同”艺术主张的珍贵存世实物。卷末题诗:“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来同。

  追溯书画本同思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即根据顾、陆、张、吴用笔,从鉴赏角度总结了“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苏轼、王庭筠等画家也作过一些尝试。赵孟頫的贡献在于将石、木、竹的画法与飞白、籀、八法的书法笔法一一对应起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五五》亦谓“语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又云: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可见赵氏观念之影响。

http://s16/mw690/001yDiWpgy6HLnn1C5Vcf&690
飞白笔法图解

  在绘画笔法上,如果说篆、籀、八法还属于较为常见的笔法,那么飞白画石则无疑是一大创举。一些评论将枯笔露白称作“飞白”,其实并不准确。唐李绰《尚书故实》云:“飞白书始于蔡邕,邕在鸿门,见匠人施垩箒,遂创意焉。”广为人知的飞白书——武则天《升仙太子碑》题额,分析其形态,即多条平行的曲线在遇到转折时硬转,操作方法是用散笔平写、不聚锋、不转管,类似于排笔效果,《秀石疏林图》中的石法正是如此。赵孟頫之后的画家及作伪者,很少有人理解飞白笔法,如台北藏赵孟頫款《疏林秀石图》,构图与《秀石疏林图》完全相同,只是将图式由卷改为立轴,笔法繁复而多用皴擦点染,全无飞白意态,这是由于理解有误而导致的笔法不当。而大都会博物馆藏大字《即事绝句轴》则是一件名副其实的赵孟頫飞白书法真迹。现存赵孟頫以飞白画法绘制的竹、木、兰、石题材纸本真迹,有上海博物馆藏大德六年(1302)《兰竹石图》、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大德八年(1304)为王冕作《兰蕙图》、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为顾善夫作《竹石幽兰图》、大都会博物馆2010年元代艺术展览(《The Word of Khubilai Khan》)中展出的为王成之作《赵管合绘兰竹卷》以及本幅作品。另大都会博物馆藏《双松平远图》之点景石亦为飞白法。

http://s12/mw690/001yDiWpgy6HZHK1PXZ8b&690
六件赵孟頫纸本“石如飞白”风格序列作品与两件“非石如飞白”的伪作

http://s15/mw690/001yDiWpgy6I7Nptu6W6e&690
赵孟頫 即事绝句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即施垩箒式的飞白书法

  翁方纲跋《赵孟頫补唐人临瞻近帖讲堂帖》谓“赵子昂氏”朱文印“‘子’字篆圈之顶,其靠上铜边偏左偏右皆有微凹入内之痕” ,但翁说未能明了此印曾有变形的过程,而以此鉴定赵迹真伪,受到近年研究质疑。笔者统计发现,两次碰撞导致印章边框略微变形,分别见大德六年(1302)二月《吴兴赋》偏右一处,大德十一年(1307)十二月《松江宝云寺记》偏左偏右两处,因此翁方纲的观察,修正后可以成为赵孟頫作品的分期依据。考察上述六件飞白画石作品所钤“赵子昂氏”印,均为“子”字圈顶偏右一处微凹,创作时间全部在大德中后期。《秀石疏林图》又在飞白的基础上增添了跳掷,构图更趋成熟,当是其中最后一幅。从题诗书法观察,中宫紧收,四肢舒展,是大德末年风格。由此可见,“书画本同”诗并非一时有感而作,而是经年实践深思熟虑后的总结。

  本幅右侧署“子昂”款,钤“大雅”、“赵子昂氏”,左侧“松雪斋”印存半,其中“大雅”为伪印,“石如飞白”诗为重题,此处当有一跋被裁。后纸有柯九思、危素、王行、卢充耘、罗天池、李在铣诸跋及王崇烈观款,钤鉴藏印五十余方。曾经元柯九思,明李日华,清梁清标、伍元蕙、罗天池,近人庞元济等鉴藏。

  《珊瑚木难》、《味水轩日记》、《虚斋名画续录》著录。(赵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