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河”游通州

标签:
北京通州运河张家湾 |
分类: 游历 |
北京值得看的地方实在太多,以至于冷落了通州。
辛丑春节,因不便“扎堆、聚会和远行”,便去通州走了一遭。情似走马观花,实为“走马看河”。其“河”自然是指以此为北端的京杭大运河,去追忆这里当年“一京二卫三通州”的担当与繁华。
车到通州,首先看到的是已成型的北京市副行政区,虽因节日显得有点冷清,但可预期通州以此为中心的复兴。
去通州旅游,当然要去距此约15公里的张家湾看看,因为这里是大运河最早的客货码头。元代时,靠海运从各省运往大都的粮食和物资,从长江口的刘家湾,沿海岸往北,绕过山东半岛,进入海河,经天津入北运河,到张家湾停航,等待海运万户府的检查和清点,而后放行通州。”史地民俗专家王永斌先生在他的《历史上的京畿码头——张家湾》一文中描述道,当时的张家湾是运河的最北端,“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据说林黛玉从南京来北京,乃至明代修建故宫太和殿所用的高达14米的原木,都是从这里上岸的。
在张家湾皇木厂看到的景象有:
看上去早已实现小康的皇木厂村
皇木厂京杭大运河古道遗址
遗留在皇木厂的建筑巨石

二是八里桥,此桥原名永通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八里桥是北京三大古桥之一,曾以“长桥映月”列入通州八景之一。桥面两侧有32副石栏板,板面上的雕刻粗犷有力。栏板上有望柱33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但与卢沟桥的狮子有明显差异。

八里桥上的石狮子
八里桥长30米,宽16米,为石砌三孔拱券形,中间有一个大跨度的桥拱,两边各有一个小型的桥拱。这种构造是专为漕运的需要而设计。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将中孔建造得高耸,便于漕船直出直入,因此有“八里桥下不落桅”之说。
什么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很可能这次留下的遗憾会成为我再游通州的原由之一,至少会常常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