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滋儒学记

(2013-02-08 12:37:26)
标签:

胡瑗

松滋儒学记

教育

分类: 历史钩沉
http://s2/mw690/551880cdt7bb7e98e96e1&690

松滋儒学记

【宋】胡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影响之随,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故其材之成也,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其出也可以长,其入也可以弟;无他,盖本于学校之教而已矣。

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之文则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固可知矣。

国初承五代之乱,祖宗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神考聪明睿智慨然思革其弊。于是,新太学立三舍、订经义、立师儒,天下学者知所从,哲宗因之外至。郡邑率令立学选贡士,诸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淫辞息诐行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与三代同风矣。

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旧有学舍湫隘尤甚。邑大尹临川邹君明敏好学,有乐英才教育之意,诏下兴学,竭力营之。殿宇弘壮为二堂:曰笃讲,曰议道;堂分四斋,为屋三十余楹,而又面学凿池抅亭其中,前为厅以讲射,名其亭为观德。凡俎豆之事在古制之所有者,无一不具;弦诵之声,诸生乐然从之。愚将见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矣。诸生求记,遂以为书。

(注:图片文字自【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第155册)

说明:《松滋儒学记》是“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先生的名篇。本文图片是从清代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第155册截取的。由于原文没有分段,也没有标点符号,因此我便自行分段、点断,并加上标点符号。鉴于本人才疏学浅,点断定有不当之处,尚乞大方之家赐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