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在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2009-10-21 14:53:02)
标签:
《大学不知道》生涯规划教育杂谈 |
把“不在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别以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
Robin您好,
我是来自XX大学的学生,由于有口吃病的原因,从小就在别人的嘲笑声中长大。只有在学习上才找到一点点的成就感,然而高考的失误又使我进不了重点大学。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说话有口吃使我有的强烈的自卑感,做其他事业都没了信心,一直有一种恐惧感。我老花时间意在改变这种状况,但却越来越糟。然而我却还幻想自己能成为企业家和演说家,并还以此为志向。可能就像你所说的我不是真正因为了解它而喜欢它,而是更不了解它而产生的一种幻想以自我安慰。
我想改变自己,上大学后多参加社团,多想办法与人沟通,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暴露了我的缺点使我更加惶恐,特别对于打电话我有天生的恐惧感。现在忙着社团一些琐碎的事,但却整天愁眉苦脸,好几天脸上苍白,精神濒临崩溃,对于前途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我这样的人到底适合做什么。希望您能给我指点迷津,使我脱离苦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信件。
刻古明心你好,
首先我不可能通过来信帮你治好口吃的毛病,我对这种痛苦并不了解,但是我起码有一种常识,这常识就是你越是焦虑和自卑,越是急着上火想改变,这种问题可能会越加严重。
我不知道你的程度有多严重,也不知道这种状况是否可最终改变,但我诚心地祝福你,希望你可以找到方法让自己更加快乐、自信和勇敢。
我曾在《大学不知道》里写过一篇《人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大意是讲人人都有自己致命性的心理死穴,比如因有乙肝病毒而自卑,因身患其他疾病而自卑,因有身体残障而自卑,因性取向不同而自卑,因为长得太丑而自卑,因家境贫寒而自卑,因家庭不和而自卑,因长得太胖而自卑,因长得太瘦而自卑,因个子太矮而自卑,因个子太高而自卑,因学历太低而自卑,因学历太高而自卑……
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连那些自认为长得太胖或太瘦的人,其心理的痛苦程度也可能不低于你;但是,接纳现实很重要,要完全彻底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所有优势和缺点,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自身的缺陷,或者说不平常之处,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往前看,取得真正的人生成长。
我们说的大胆一点,如果口吃这件事情改变不了,你有想过那样的情形吗?
你有想过自己仍然带着这个特点,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或者说至少是生活得很快乐的情景吗?
口吃像一座山一样挡在了你的面前,你未必一定要从它的山尖上跨过去,也可以从它的左右绕过去追求你扎实人生价值的实现。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这是CCTV少儿频道的一档节目,在一处蹦极台上,主持人给中学生模样的选手再一次机会,倒数十下如果她还没有跳就算是失败。数到三的时候,女孩的脸上明显痛苦地抽动了一下,最后她脸色苍白地放弃了。主持人例行公事地宣布挑战失败,镜头前采访她的母亲,她有些焦虑或者失望的表情,说只是希望女儿能跳下来,所以很遗憾云云。从头至尾,看得我非常气愤,为什么没有人上前去安慰那个吓坏的小女孩一句,告诉她站在那么高处已经很勇敢了,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能此后留下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而周遭人只重结果的冷漠,促成了这电视节目表现人性丑陋的观赏效果。
这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疾病啊,有病的是他人,受苦的却是你自己。你说自己“从小就在别人的嘲笑声中长大”,如果你真正地反思一下,可怜的是那些嘲笑你的同学,如果他们年龄尚小,还可谅解,倘若一直如此,将迎来怎样鄙琐的漫漫人生啊!而你自己到底在这里边有什么过错呢?口吃并不是你的过错啊,错的是这种社会氛围,错的是我们并没有一种真正文明的公民教育,培养了起码同情心的人道主义的教育,这是多么荒蛮蒙昧的社会氛围啊!
我并不是意在把你的自卑转化为对社会的仇恨怒火,我想说的是,你可以不在乎。你的自卑实质上是对他人负面评价的一种内化,这也是你对集体无意识的庸俗的附和啊,我的来信的最主要目的是让你对过往经历能够有审视和反思,能够有个人独立判断的觉醒,这样你就更有骄傲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你就更加应该去关注你的目标,而不是你的伤口。这就好像是一个坐在船上急着渡过淡水湖的人,由于望着随身携带的水壶里没有水,而渴死了一样。你只要把视线从水壶上移开一点点,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可以救命的水。
口吃就像是一个黑洞,吸收了你所有的注意和能量,让你觉得全世界人都会挑剔你的毛病,因此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其实,全世界人都有他们的“口吃”,各种各样、各形各色的人生口吃要去痛苦,有些人正等着你去告诉他们,惊醒他们,口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口吃,没有人生——瞧,你不是也曾口吃过吗,还不是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或者至少是过了一种无愧我心的生活!如果你能成为这样的积极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一些,以后那些有口吃的小孩就会说:“Shut up!别笑我!刻古明心不是当年也有口吃吗?但是他比那些嘲笑他的人更有成就!”
把“不在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吧,去关注你真正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在实际策略上,你也可绕开大山,而不是硬要攀登上去。
口头的沟通,在今日社会的各种工种上好像都不可避免,但是你未必要做那些需要极多口头沟通能力的工作,去尝试比如技术性工作、文字性工作,艺术设计类工作等等,很多更依赖于独立完成的,对事物、数据、理念打交道的工作可能更适合你。当然,不要陷入孤立,离群索居,你还是要更多地接触社会,尽可能与他人沟通交往,但是不必倚赖于口头交流能力,这样你在交流时也会更自信,更轻松,更“有恃无恐”。
发现自身偏好,并培养为优势竞争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你坚定信心,就有一定会看到人生的成长和命运的改观。有人说追求卓越有太大的风险,还是服从于传统的优秀更加稳妥,我完全不这么看,正是因为传统单一的优秀模式已经老化不堪,依附于这种旧模式的人才变得更无着落,于是造成了这么多人生的悲剧。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抱残守缺,毫无特长的人将很难有像样的出路。未来属于那些更有开创性的人才,八仙过海能各显神通的人才。
最后,希望我的来信能让你更开朗豁达一些,也预祝明天的世界因你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