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依赖,只是在填补人生没有思想的空白
(2009-03-27 13:12:48)
标签:
大学生规划考试实习误区大学不知道教育 |
Robin:
谢谢老师在博客上的回复,我一口气读了两遍。
其实我手上是有《大学不知道》这本书的,上星期拿到,我浏览了一遍,我会再看。
令彬老师,可能我上次没有说的很清楚,如果说我单纯为了考试的话,应该是日语二级,因为这可以为简历增添闪光点。
考英语对我来说应该不单单是考试,它更是一个我提高英语知识水平的一种方法,我现在在努力学好英语,不光是为了以后的计算机专业,更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比如,我爱看网球比赛,我连外国的解说都听不懂,觉得会有一种挫败感。英语一定是我们以后一种高效的工具。
而考研的话,您知道,我们XXXX大学不可能有全国名校的竞争力,所以申请出国读书,尤其是好的学校,应该会很困难。请原谅我的肤浅,我就是为了考研考到好学校当作跳板到国外好的学校。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大学是我们作为学生身份的末段,如果人一辈子不读个好学校感受它的人文气氛,更高的知识环境,对我来说是很遗憾的,当然现在的学校也不错,但我想更上一层楼。
出国,我可能会在以后考虑。对我来说,国外的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和我们祖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出国不光光是为了学习外国先进于中国的专业知识 ,我也要体验他们那边的背景和人文。这对我来说会成为不小的一笔财富。
令彬老师在博客里提到了IBM,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一进校,老师就说如果谁在毕业前写了10万行程序,那他一定是被录用的红人。所以我一开始就很注意这方面的东西。只是我们现在是大一下,没有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不可能去参加实践,我想在日后我定像老师所说,多做实习,提高自身的价值。
这是我最真实的想法,请Robin老师谈一下看法。谢谢令彬老师。期待您的回复。
回复:
你好,如果我的来信能够带给你一种思考,那就是价值。我并不想指定你做这个或者做那个,我想让你思考。
我认为考日语二级不需要真的人生思考,考英语也不需要人生思考,考研和出国考试也不需要人生思考。而人生思考是你真的想要做什么个别的事情,怎么去做到。你的人生梦想就是去读名校,出国,然后还有模模糊糊地想要进入IBM这类的著名公司,这完全都是大众化的虚荣。我们人人都想要杰出,却各个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你的问题是你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你说现在大一下,“没有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不可能去参加实践”。实践有很多种层面,而你认为去IBM实习才是一种实践的话,那么等大三如果你申请不到IBM的实习,你就又该哀叹了:“都说大学生要实习,哪里有实习的机会呀!”
一个想要做记者的不需要学完新闻史再去做采访吧,一个想要做营销的不需要学完营销学,再去进入市场吧。一个真正想要做计算机技术的人,不能说大一我没学到东西,等学校教了我再去做吧。
我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蒙着眼睛的,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我称之为“答案青年”式的学习。
拿日语二级这件事来说,你觉得会为简历增加亮点,但我一点都看不出来。简历中要害的不是增加一些什么做点缀的小亮片,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某种核心特长满足招聘方的核心要求,能让你迅速脱颖而出,它不是件艺术品,不需要到处修修补补,或有多么巴洛克式的繁复装饰!
我不是说你不应该考日语,考英文,但是为什么你要考这些东西的理由让我无法信服。我不觉得你是在积极向上,我觉得你是在放弃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这些考试就像是麻醉剂,是在填补你人生没有思想的空虚。
这段话太刻薄,太恶毒了。我自己有意识到,但我是故意这样说的,希望没有伤害到你的感情,但是可以刺激到你的思想。
让我们举例说说一个好奇的“问题青年”应该怎么样去处理这样的问题。他应该在小学、中学就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好,如果喜欢技术类工作,就应该有一些初步的接触,他确定自己喜欢计算机专业,然后报考了这个专业方向。然后他就是在拼命地玩技术,学技术,开发出各种有意思的小程序,然后他会关注行业动态,开始做一些有用的东西,成为一个技术专家。
对,我们的学校体系没有给你机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喜欢什么,它只是告诉你学习好就有出路,上名校就有出路,学历高就有出路。然后,你的所有规划都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你的人生规划意味着不停地考试(日语)、考试(英语)、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
你提到自己喜欢看网球比赛,(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欣慰的爱好!)但是英文不好,所以就打算学好英语,但是学好英语的方式,就是以考带学,我觉得这是离谱的思想——你考好了英语就能看好网球赛吗?你自己也许从不曾意识到这种逻辑的问题。你看不懂网球赛,就多去学一点网球专用英语啊,那不是来得更直接吗?你编程要用到英语吧,那就去学点编程用得到的英语啊。为什么只有依赖考试才能带动学习呢?依赖应用的需要不足以带给你学习的动力吗?!
我昨晚见到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他高一念完即辍学,开始在一家小的证券公司做“学徒”,后来成为做伦敦股票市场的操盘手,没多久他的业绩就打败所有本科生、硕士生,成为公司业绩最好的人,一个月可以赚数万块钱。他靠的是什么,对证券市场的领悟力,以及在行业中巨大压力下的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当然,他有进修的需要,他已经赚到足够留学的钱,他的人生当然有更多选择。这就是现代职场上的新新人类。
我讲这个奇特的案例并不想说明你应该辍学去复制他的经历,我想说明的是,有另一片天空,另一种思维。不是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试只不过是一种传统体制内的出路,这一点出路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正在变得越来越窄。
现在我给你出一道新命题:假如我什么额外考试也不参加,我怎么样能给自己带来出路?怎么能让自己outstanding?
我建议你极端化地想想这个问题,爱你现在的大学生活,把它过得精彩,而不是把它作为考研和出国的台阶。
考试也可以成为你实现理想的手段,但考试读书不应是人生理想,受好的教育也不是人生理想——教育要为人类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服务,但人不应该为受教育而活,也不应该夸大学校教育的意义,把它变成一种宗教。
都说要培养“四有新人”,但是标准的中国学生是没有理想的。在上学这四年,即便你什么也没有做,就想清楚你对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样的抱负便善莫大焉,一切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很快学会的。很多好学生学了四年、七年、十年专业,都没有搞清楚他到底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毕业时才顿悟般地声称自己根本不想从事任何跟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优秀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你能理解我的想法,你就会与众不同,这会让你经历痛苦和恐慌,但是走过去也会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考试通往的只是一条狭小黑暗的隧道,世界无限大,活得精彩的方式是无限多元的。
我的话说得很严重,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在大一开始思考真正理想的问题已经相当迟了,但是我们还在逃避这个真正的问题,躲在传统教育的避风港里,到底考试的麻痹药效能够撑多久呢?
我的回应如果给你一刻的思想震动,我便欣慰。这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思想,即便你最终无法接受,习惯性地回到原先的轨道,你也会有意识上的警惕:明天跟你在社会上竞争的人,不是也都只能有跟你相似的这一套,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奋斗背景可能跟你完全不同。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启思。
考试是没有思想的,实习才能带来前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80bcf0100c41r.html
无问题,不成长——《大学不知道》语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80bcf0100c0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