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氏喜剧《疯狂的赛车》:笑过之后突然有点儿激动

标签:
宁氏电影疯狂的赛车喜剧中国大学不知道教育杂谈 |
情人节那天本来是有点儿凄凉的,有点儿小约会也都取消了,每年总有那么几天不方便。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大早去试看了一下《疯狂的赛车》——你还别说,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
反正我就是狂笑,都忘了那天是什么日子,忘了劳苦大众还都活在金融危机阴影里,忘了人生规划是怎么回事。那电影确实挺像样的,我当时一边笑,一边就有点儿小激动,中国到底还有这么不孬的电影,还是吓了一跳的。
去年有一部《功夫熊猫》拍得创意十足,要是同样的国宝做主角,我们自己人来拍,也就是个晶晶的形象,(晶晶是谁?你也像我Google一下好了,我是搜了后才确定它叫这名字的)我们的文化传统太深厚了,娱乐起来都特别沉重,好像总需要某种政治平衡感,深远意义,以及一大堆废话的注解。
看《疯狂的赛车》是一种全新的观影感受,没有意义上的负担,它就是一个类型喜剧,但是却拍得很真诚,能看出制作班底的用心、专业与才华。
如果不说全新,就是有《疯狂的石头》里的疯劲儿一脉传承,“宁氏戏剧”善于用多线索情节巧妙编织出戏剧性的喜剧冲突场景,恐怕这是一个舶来的绝招。电影里弄出黄渤拿师傅骨灰在寺庙里与黑社会交易一幕,实在太有才了。
对比冯氏推出的《非诚勿扰》,冯氏戏剧的特点在于嘴皮子耐磨和脱离实际的荒诞功夫,而显然其故事性不强,情节比较随意,人物单线发展,北方都市味更重。
宁氏喜剧的一个值得称道的部分在于,舍得在编剧上下血本,投入精力,编剧组竟有七八人之多,大家可以聊个多半年才把基本的故事说圆,情节冲突的设计比较有创意,台词中不时冒出两句经典,幽默又不那么刻意。里面夹杂着各式的方言,气氛特别草根,甚至用很有中国风的台语歌、陕北歌做背景乐,有些人或许会觉得闹和不协调,但这不就是狂欢吗?这不是酒会上燕尾服们的狂欢,这是过年放炮仗的狂欢!
我们仔细回想,这几乎是一出纯粹的男人戏,里面唯一占有份量的女性就是一个本身便很有份量的大姐,可说是一个特型演员。没有美女却能把男人迷倒的戏,确实是搔到了男人另外的痒处,像《集结号》一样,丰富了我们可看电影的类型。看来中国电影观众确实是能哭能笑的人类,而不是单一需要的载体。
不可避免地,有人惊呼宁氏喜剧时代的来临,而评论说冯氏似乎原创性不足,行将退出历史舞台。我并不这么希望,我希望中国观众的福祉是有了更多选择,怀着多样的期待。让娱乐变得很纯粹,让我们能通过快乐自己来幸福全人类。
说点问题?我在故事进程过半的时候,突然很担心案情的复杂程度,怀疑黄渤最后怎么能洗清冤屈,根本故事中的人谁都讲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也的确是皆大欢喜,不了了之。
笑过之后,激动个什么劲儿呢?就是还有下一次快乐的期待,像一个小孩子样,满怀期待总是令人激动的。
点击试读网站:
新浪读书频道: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82891.html
腾讯读书频道:http://book.qq.com/s/book/0/16/16023/index.shtml
新华网读书频道: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2/12/content_10808318.htm
搜狐读书频道: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11854.html
图书购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