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不知道——“问题青年”语录(增强版其二)

(2009-01-15 07:49:35)
标签:

大学不知道

问题青年

就业

语录

职业规划

教育

当那些人生失意者们跟我们提到他“其实更热爱”某种东西时,他们常常不是因为更了解它,而是因为更不了解这他声称是“更热爱”的东西——其实,他们憎恶的是整个世界,也包括他们自己——因为Lily更不了解美国,也更不了解金融,所以她才会爱上它们!

 

说是喜欢金融,她从未涉足任何金融领域,没买过一支股票,从没为行情的涨落蹙过一次眉头,她翻过几页金融教科书,可却从没有见过一个活着的投资家——这就是所谓的至爱?她不接近投资界,而是在头脑里幻想它,就如同花痴少女在幻想着白马王子,并山盟海誓说要非他不嫁,这样的人一辈子如何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尝试爱自己,爱自己的选择,爱自己的恋人,爱自己的父母朋友,爱自己的业余生活、爱自己的形容打扮,世界就会为之一变。我们的奋斗就是为了人生幸福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不是为了赌气、为了复仇,为了恐怖主义的目的。

 

爱自己,求求你!爱你所爱,爱自己之所选择,为自己的选择倾注激情与努力,人生其实就这样而完整。

 

这些甜蜜回忆、荒唐故事、耻辱经历、人性弱点成全了我——那就是我,这些经历像原料一样建筑了我,使我不会把自己与别人混淆,而不是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或者考多高的分数!

 

为什么我们要禁止网络游戏,甚至禁止大学新生自带电脑?禁止大学生谈恋爱——这些都是我们对待中小学生的一贯做法,一贯的教育思维方式。大学生之所以滥谈恋爱、沉溺网络,是否跟他们以前从没有这方面的适度发展有关呢?所以他们没有成熟的认识,没有得到师长们的经验指导,只能纵情胡来。我们又继续采取压抑的方式、阻止的方式……这样体系化的教育是在成批成批地制造精神报废品,出产没有完整人格的教育的报废品!

 

当我们要引导一个人把头从对网络游戏的过度沉溺中拔出来,我们必须要让他看到生活的多方面的丰富乐趣;我们如果要让一个人更用功,就必须给他展示出学习的乐趣本身——学习和游戏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对一个人的时间占有上只不过是平等的竞争关系。

 

只知道读书,不打游戏,不参加社会活动,没有其他生活乐趣的人倒可能更不正常!

 

中国的某些大学以“建议不用电脑”为主题开展活动,试图“挽救”沉溺于网游的学生,这简直是信息时代的逆行倒施;如果是我,这一活动的主题就会改成是“走出房间”,以设计一系列刺激的、有意思的社交活动,来把学生从小黑屋子里吸引出来——中国人一般太缺乏有趣的、非正统的公共生活体验,即使是到国外的人,不能融入环境,也有这方面的历史原因。

 

美国本科教育是不可预期全奖的,因此要做好资金准备;对于一个已经在中国上了几年大学的学生而言,要退学去国外重读本科需要冲动之外的理由;当你决定从事一种梦想的事业,明天就开始接触它,沉浸在其中,你才可能不断接触到更好的机会和资源,说要得到某种高级学位,否则就不做这件事情,这样的理想是一种虚荣和自我欺骗。

 

如果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家里比较贫困,这不是什么羞耻,你要有自信——你所能得到的一切将都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可是,你父母在工厂里、工地上付出了血汗,你不觉得自己是在考一个没有出路的自考?以我们的经验:第一,自考对一般高考落榜生而言是一种残酷的人生经历,只有部分人能最终拿到学历,更少部分的人能把这个学历派上用场!第二,自考开工商管理这种假大空的专业本身就很荒谬,何况你还是在一个工科学校念!这双重荒谬早就给你预设好了一种空前的人生悲剧,你怎么只是能感到自己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三,商业管理知识是容易学的,但是你所最欠缺的是什么?是商业意识!赚钱意识!致富的意识!

 

我必须要把“赚钱”这两个字楔进你的意识深处——如果我给你几百块钱,你一两个月也会花完的,但是我告诉你,不要自考结束了,都拿到学位了,甚至读了博士之后再赚钱。这对你来讲就是太奢侈的梦——有了博士可能都没你自己了!如果你攒够了钱,至少不靠父母的辛苦付出,即使去读三个博士后,也是你的自由,但现在这对你父母是不人道的!

 

考试是没有出路的,赚钱才能改变未来!

 

我建议她看一部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向里面的正面人物樱木花道学习学习,拿出当年向雷锋叔叔学习的那种单纯的劲头。

 

显然你忘记了樱木的两万次投篮训练,但是,“我是天才,我是天才”这种近乎唠叨的自我心理暗示也不可忽略,这是两万次投篮最初的精神源泉。精神力量是真正改变现实的源头活水,改变要从心开始,态度即使不是一切,它也是一切的始祖。

 

从表现自信开始,常常得逞,你就会上瘾,反复地表现这种自信,伎俩也能成为一种习惯,内心慢慢地发生化学反应,你就会习惯自信。

 

她需要抓住像乐谱这样的外在之物,才能获得安全感,才会有信心。这种建立在他物之上的信心就是泰国前总理——他信,就不是自信。

 

更为可怕的是,她的母亲据此一直觉得她很笨,不管她怎么挣扎,不管她取得怎样的成绩,母亲的论断就像是一枚毒镖,多年来狠狠地扎进了她的意识深处。她一直默认这种看法:“我很笨,我所取得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因为我比别人付出了更多,这并不能改变一个基本的事实:我还是很笨。”

 

这一代父母格外在意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些人偏执得已近乎病态,他们一心一意希望在子女身上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甚至把自身的全部生命意义都过重地压在子女的身上。子女成才是他们生命价值的全部,而成才的路径惟一,就是考上大学。考上大学的道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按照他们所设想出的全面紧逼的教育方式! 

 

精神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样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土壤。不幸的是,在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最丰富,最敏锐的童年时期,她却被关在家里练琴,甚至“几乎没接触过什么动画片”!我们还有多少家长在如此教育孩子?如果从小不能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享受我们这个生活世界的美好,艺术技巧训练又有何意义呢?

 

什么是“以后”呢?“以后”是人脑想象出来的一个无用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以后”,我们所感觉到的只有“今天”。“每天”都在你的生活中具有终极性的意义!

 

快乐的原则高于知识的原则,知识是为了建筑更高级的快乐,但是不能成为一种对人性基本需求的反动!

(未完)

 

大学不知道——“问题青年”语录(增强版其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