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好和才能对立怎么办”及其他

(2008-08-04 04:43:24)
标签:

教育

爱好和才能对立怎么办

 

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爱好和才能是人之特性的两个方面,是一体之两面。在某一个节点上,可能会有脱节,但从长远来看,你特别对什么有激情,那就是你格外擅长的东西。

 

如果你不感兴趣,你本来所有的才干就会萎缩,不会继续发展成为持久的优势;如果热爱的东西,长久在上面显示不出特长,你就会失去兴趣。

 

可转化技能

 

热情之外,我们谈到了才干,才干亦不是现成的东西,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磨练,才能成为现实的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谈到一般技能是容易习得的,但在技能方面有种高级的东西叫做“可转化技能”(这一概念来源于《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在今天职场的现实世界,大多数人并不老死在一个职业上,成功完成职业转换的人,大都有一把钥匙,这就是依据个人的可转化技能。

 

举个例子来说明,作为出版编辑和网站编辑,在传统出版和网络平台上用到的一般技能可能会大不相同,但是作为核心的技能,对读者心理的把握能力,文字策划能力等却是二者的相通技能,连接这两个不同职位的跳槽通路,正是可转化技能。

 

传统说法告诉我们“各行如隔山”,但其实山与山之间不仅遍布羊肠小道,而且可能有贯通的山洞,这就是可转化技能。如果你不清楚自己除了本行之外可以做什么,试着定义自身有哪些可转化技能,这些同样可以应用在不同类的工作中。

 

职业定位的三个“ION

 

三个“ION”,即徐老师在《图穷对话录》中所提到的PASSION(激情),VISION(眼光),MISSION(使命)。

 

第一个是Passion,即对自己领域机会和工作前景的激情。

 

第二个是Vision,即对自己领域机会和工作前景的认识。

 

第三个是Mission,即对自己领域机会和工作前景的使命感。

 

如果你想确定自己将要从事某种具体的工作,请试以三个“ION”的标准来衡量一下,这个职业定位是否已经足够成熟。

 

你对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充满激情?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超乎一切地重要。它决定了你能在工作中发挥多少效能,激情使人自动自发,敬业地去钻研工作,没有这个起码的条件,仅仅谈“适应性”和“敬业精神”就是非常不人道的说教。选择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工作,是职业决策的最高原则(最低原则是让自己谋生),当然也应该是你对自己所负起的主要责任。

 

怎么样获得这种激情呢?有一种两字秘诀——尝试。如果你的激情仅来自于想象或者道听途说,不一定会比没有更好。你要确定自己对什么有激情,只有一种方法——亲自去做尝试。

 

光有激情当然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眼光,能够切实发现蕴藏在行业中的巨大的未来机会(成长机会、创业机会、赚钱机会)。你必须切实地知道自身的激情该恰当地投入到哪里,否则激情就会犹如无根之花,或变成一只被吹大的气球,只是你用来为自己壮胆的借口。

 

有一次,一个在某著名跨国广告公司工作了几年,有志于出国去读MBA的女生问我,她要去读商学院,回来是做金融还是IT行业更好?我的回答是,对任何人一概地谈论哪个行业更好,这是非常可疑的说法。对你而言,你能够看到的并且较有把握的机会,就是最好的机会,这一机会不仅包含着行业特性,还是你自我整合资源的结果,发现机会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指标,而对于你看不到的机会——那就是不存在的机会。

 

当你把自身的内在激情与外在的市场机会结合起来的时候,另一种东西必须被建立起来,那就是使命感。使命感这种东西,主要不是用来被提倡和歌颂的,而是用来承受的。一个人是否有使命感,主要不体现在他正值春风得意之时,而体现在他面对挫折与困境时的态度。很多卓越的人物都有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问你自己,如果是在最差的情况下,你情愿在哪里坚持,这一刻往往更能体现出“使命”一词的本来意义。

 

我在哪个领域能成为No.1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是一种恰当的追求。例如,如果你不能成为最好的作家,你可以成为最好的小说家;如果你不能成为最好的小说家,你可以成为最畅销的小说家;如果你不能成为最畅销的小说家,你可以成为最畅销的推理小说家;如果你不能成为最畅销的推理小说家,你可以是最擅长人物刻画的推理小说家——如果你连这个也做不到,当你至少可以成为最勤奋、最多产的擅长人物刻画的推理小说家。要不断差异化个人的定位,找到独特风格或细分领域,在这里没人能和你竞争。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探寻道路,正是进行精细职业定位的具体步骤。

 

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

 

高端人才的市价有两个方面决定:其一,他有多么好,其二这种好是多么地稀缺。

 

抓住这两点,你才能不仅会被叫好,而且可以卖座。事实上,稀缺性的东西往往不是由学校教育这种流水线可以生产出来的,需要你自己确立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定制式的自我培养。

 

如何进行自我探索

 

在这方面,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实践,第二实践,第三还是实践。

你可以求助于一些职业测评,但是它们只能给你一种模糊的分类,具体的个人定位还需要你去结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经验、资源的基础去探索。

 

你也可以通过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比如名人传记来了解个人的倾向,但是要把书本变成现实,还需要实践的尝试。

 

你可以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来盘点自己。这些都是一些辅助技巧,没有什么能够绕开实践的决定性意义。如果你幻想自己可能热爱或擅长一种自己从没试过的东西——这毫无意义,没有做过的东西,听起来再有吸引力,你也不可能做好,当你在正式从事这一行当之前缺乏足够的尝试。

 

我没有动力怎么办

 

常常有人说,我把一切都想好了,可是我没有第一推动,没有根本动力去做这些。动力的内在根源是兴趣,是激情。你即便把一些自己都认为是无聊的事情想得再透彻,也不会动手去做。

 

动力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外在的刺激。大多数丧失人生动力的人,都由于自己在过着一种隐居自闭的生活——即便他居住在大都市。

 

一个孤零零的小铁环,扔在地上是不会动的;但是要把它放在铁锁的链条里,提起一端的铁环,所有都会被带动。人也需要把他自己放在社会关系的联动中,不断地受刺激,才会被激发出内在的动力。

 

如果你丧失了自我驱动的有效机制,就努力把自己放在联动共同体里。汽车打不着火,还需要推着推着才能发动呢。

 

如何建立自信

 

自信从来不是什么事实,没有谁就是有牢不可破之自信的,自信是一种对自我持续有美好预期的心理状态。要自信首先就是得表现出自信,表现自信养成习惯,也就成了真的自信。

 

表现自信的最基本方法不是去啃哲学书、心理学著作,而是从打扮得自信开始。对于本没有自信的人,如果你还穿戴得窝窝囊囊,是无论如何自信不起来的。树立自信是要从“显得”自信开始的。

 

关于“自我”的快问块答一

人生规划扫盲其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