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她眉目相当清秀,身材相当高挑,皮肤相当白皙,打扮相当精细——这么大个儿的美女,你会想分众怎么不收购她,多好的一幅抓取目光的流动广告牌,什么logo挂在上面都会好卖!
不仅是如此,你还应该听听她讲话,她能三言两语讲出一个人的特点,推导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仅根据他博客中所说或不说什么的一点点蛛丝马迹。她是周围所有朋友的心理垃圾桶,他们愿向她无顾忌地倾吐苦恼;她还像是其中一个女友的妈妈,因为她对那个女友感情问题的过问和干涉,比她亲妈妈还多,她希望那个女友跟她不肖的男友断然分手,为救女友脱离苦海,她毅然出手,与女友那性格残暴的男友当面周旋……
我们见面不久,未及深谈,她就关心起我未来的打算。当我含混地说出自己的一些计划来应对,她能即刻指出其立不住脚之处,并开始帮我做一个更像样的规划。让我有一阵子相当怀疑:她是什么来历?难道是我忍不住辗转花了一夜写过一封巨长的信给她,来倾诉我这么多年成长的苦衷?难道我真的就不能再忍一忍了吗——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让她帮我仔仔细细咨询咨询、规划规划,还是应该在一个陌生的强女子面前尽力忍住内心的痛苦不哭,以不给天下男士丢脸?
我几乎没有意识到她是一个大专生,毕业证还要过些时候才能拿到。她来见我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一点。她仅仅是一个大专生而已,到底该怎么办好哇?!
且慢!她不仅仅是一个大专生,她也不仅仅如我之前所述的那般有魅力,她也有深层次的困惑和深层次的自卑。
从小,她就是在躲避父母火爆的争吵声里惴惴不安地长大的。家里的经济状况还算是在小康之上,因此她没有耽搁地学过舞蹈、弹过钢琴、练过画画。小时候她的成绩还一直很好,性格也活跃,做过班里的学习委员等各种干部,但有一次考试的失利却对她刺激很深,她无法接受,选择放弃,以此开始她的成绩每况愈下,渐渐跌落到好学生阵营之外。高三那一年,她本想报考艺术类院校,但由于志愿填写的失误,终于与自己上电视的梦想失之交臂。本来她还可以复读,但恰好这时父母正式离婚,开始分居两地。她跟着母亲饱受生活的困苦无依。
高考的失利与家庭的变迁,双重压力令她无法承受,她开始精神抑郁。母亲带她去心理诊所,确认了她的病情。她开始依赖安定药物度日,弃绝任何社交活动,冷淡往日的朋友,每天拿着家里的电视遥控器,通过不断换台来消磨时间。这样充斥心灵混乱和日夜颠倒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完全摧毁了她的生活信念,她数次服用大剂量安眠药,在死亡的边缘延口残喘……
她后来生活中最初的起色,是来自于一次学驾驶的经历。
当时反正也是无事可干,要弃绝胡思乱想,也许正需要一种要求集中精力的体力型劳动——驾驶是个不错的选择。她渐渐有事情可干,有目标可奔,作息也有规律可循。一个半月,她从没迟到旷课,专注于这件可以暂时投入的事情上,所有考试都一次性通过,这给了她点复苏个人成就感的最初甜头。
后来,她参加了两次地区性的英语口语考试,初级得到了优秀,跳考高级又意外地得到了合格成绩。再次的小小成功唤回了她生命的在世感,她的双眼也许正是在那时又重新焕发出一种活人的神采。
她读了大专,行将毕业。本来她还给我写信打算再继续读成教本科,本科之后考研。如果研究生出来之后,向她这样的女生岂不天下无敌?
但是,一些政策阻碍了她,让她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去一个全封闭式的培训机构学半年英语,然后再应聘一个外企,哪怕从低端的前台等工作干起。学历的提升只能无奈地以后再说。
我倒觉得这个政策刚刚好——这说明一个再古怪的恶政也会意外地办件好事,真是相当“辩证法”!这给了她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机会,而我也觉得她这么做会好很多——省下很多青春可以用在刀刃上!
如果她参加了魔鬼训练营,说得一口妖娆的英语,显然她一定可以进入外企——从她的打扮,她说话的语气和对微笑收放程度的拿捏就可以判断。她可以做前台、做文秘、做助理,她参与商务谈判、市场公关或是做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用她毒辣的识人的双眼,用她咄咄逼人的魅力攻势,只要有机会再上手学会一两种专业上的毛皮知识,以她的素质和潜力,一定会迅速地深扎在专业的皮下,在工作中学会如何工作,在行业里汲取一个行业的精髓,再抬头她一定又是鹤立鸡群!
“可是我怎么获得一份工作机会呢?”问得好。如果她仅仅是通过投简历和网申,赢的概率接近于零。因为通过那样的方式,你只能告诉雇主的人力资源部:我是一个在碰运气的大专生,不是你们要的那种人。
你必须去关心实际上自己感兴趣的理想雇主,并且研究一个课题:“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为此能够做点什么与众不同的贡献?”
举个例子:汇丰银行因为在中国拿到了人民币业务经营的许可权,一定会在中国大力扩张,而有个学生就是自己测算了几处人流量及人群消费能力、特点等指数,主动为汇丰设计了一个建营业网点的算法模型,这样他就得到了在汇丰实习的机会。仔细观察,那些复杂跨国公司的简单需求到处都是,如果你能够创意性地提供一些好点子,这样的方法就可能会给你带来独占性的机会。
第二个部分是找对人。找到那个能够有人事决策权的“关键先生”,通常你的方案是对这个人的工作直接有益的。如果找不到这个人,那就找一个可能认识他的人。通过引荐的方式进入公司也可能是你最上佳的选择。
“我认识一些人,也在朋友的公司做过,可是我不喜欢通过关系找工作,生活在别人的关系网底下,我会感到特别有压力,而且会被误会我是不是跟人有不正当的关系……”她说,“我不喜欢跟有钱的人走在一起,也不喜欢跟我认识的一些外国人走得太近,就是不想别人误会我是那样的人……就是因为这个,我当初曾有想过考中戏,但看不上那里的气氛,据说那些女生都比来接谁的车高级……”
但是,你必须知道“人际关系”和“腐败的人际关系”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建立一种良性的职场人际关系它不是一种点缀,它就是一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试问,一个没有人际关系的记者、演员(没有导演认识他/她)、销售、HR,他们怎么开展工作?而一个企业“腐败人际关系”与“良性人际关系”的区别常常在于,前者可以直接不顾程序把你安插进去,后者仅是推荐你进去,这样你就可能避开人力资源部门的简历筛选,减少应聘环节。
就算是腐败的人际关系也要善加利用,与对手周旋,这都是职场斗争的革命经验,却不多谈。
你认为这是一条窄路,其实这是坦坦正途。对于你这样素质优秀,学历就算有瑕疵的人,这恰恰是有更大可能的方法。一般雇主招聘而言,他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网罗人才,内部擢升、转岗、引荐,寻求外部猎头帮助恰恰都是非常通行的,而只有使尽解数,找不到人才会发广告公开招聘——因为这种方式第一浪费钱,第二命中率不高。
而我所讲的一切没有半分投机取巧。假如你的质地不够好,再多心机也是枉费。但是你要知道,尽管我们听到抱怨:名企只在名校招人,一开口还是什么硕士以上,但是再顶尖的企业,他们也有最基础的工作,他们里面也活跃着相当一批非名校,甚至学历不高的学生,你只要知道他们入门的方式照着学做就好。
当然,你未来也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包括用读研的方式,也可以出国进修,那是后话。
当然,你学完英语不进那些标准的外企,在新东方这样的地方做个老师,你的血泪历史也能成为强大卖点。不论怎么样,你的核心人生策略就是,不要只是一个大专生。当一个大专生只是大专生的时候,别人要用学历的有色眼镜来看你,你无处逃遁;而当你不仅是一个大专生,你还有别的卖点,你是独特的你自己,走出来让我们羡慕的你自己,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你就必须站出来表现自己!通过你的故事,我们也已经可以想象,每一个大专生其实都有自己不同寻常的故事,有自己个别的心路历程,那就不要总是瑟缩地躲在像简历那样的纸后面,而被归为一个“没出息”的群体!
当整个系统有问题的时候,每一棵茁壮的好苗子都会被这个庞大的机器捏趴下,流水线式地批量生产着“滞销品”、“残次品”……但是你们要一个一个地重新站立起来!
相关阅读: